这样做他倒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公平,相比于为家族付出较多的周元瑶和周广清,无论是靠父亲周广泰遗泽才筑基成功的周通闵,还是享受家族“种子计划”优待筑基成功的周通尧,或者是周通桦,对家族的贡献都不算大,当然不能和前面两人一概而论。
第429章 :夺宝大会【二更】(修)
两条主脉,五条支脉,周家的分家之策实施后,第一批主脉和支脉就正式确定了下来。
主脉且不去论,周阳这一脉目前而言还只有他一人,周广翔这一脉倒是已经有了四人,这些年里,刘萱萱又先后生育了两个后代,都是下品灵根资质的修士。
几条支脉却是人丁不少。
周元瑶一脉,这些年里她也是陆续生育了五胎,其中有两人具备灵根,其中一个男婴还是中品灵根。
而周广清那一脉,加上周广清在内已经有八人了,其中包括他两个隔代的孙辈修士。
其余如周通尧、周通桦二人,在筑基成功后,都娶妻纳妾生下了四五个具备灵根的后人。
他们都是周家的筑基修士,只需放出纳妾的消息,自然有很多练气期女性散修和小家族女修抢着入门,所以后代中拥有灵根的修士数量并不少。
只有周通闵因为才筑基没几年,目前还没有后人,但是他既然想要开辟支脉,想必过后也会大肆娶妻纳妾留下后人的。
不过总的来说,几条主脉和支脉人丁目前相对于他们占据的灵山来说还是很少,所以他们想要开发所占据的灵山,说不得还要花钱雇佣其他周家修士帮忙才能做到。
当然这些终归是幸福的烦恼了。
有着一座三阶灵山当做领地,至少几代之内,这些支脉修士们的生活水平都能提升一大截。
要想做到人人都兑换筑基丹肯定不现实,但只要努力一些,集全家之力,还是能够培养出筑基修士的。
没错,周阳分出支脉,并让支脉建立者称家主,其实也有刺激内需的想法。
很多时候他都会怀念他刚接手之时的周家,那时候的周家,全族修士都没有太多私心,都在为保住家族传承而努力奋斗着,族人们之间平常也没有多大利益纠葛,关系很是和睦和谐。
那时候的周家,在面临传承断绝危机下,是真正做到了力往一块使,心往一处合。
可是随着周家渐渐发展壮大,随着地盘和人口翻倍再翻倍,便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和谐和睦的气氛了。
为了争夺一个管事职位,为了争夺家族贡献点兑换筑基丹,族人们可以各使手段去打击竞争者。
有人忙着走关系找人脉!
有人跑到家族长老那里去举报对手以往所犯的不为人知错误!
还有人故意给对手下套,想要抓住对手把柄迫使对手自动放弃!
周阳纵使有天大能耐,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是无法可解。
所以这次分家,他其实也是想做一个尝试,想看看在分家后,那些支脉修士,能否在小家庭危机荣誉感下,重现当初周家那种团结友爱的氛围。
按照他所定下的规矩,支脉筑基修士坐化或者陨落后,百年内没有新筑基修士出现,支脉修士就会沦为普通修士。
有着这个危机在,那些支脉修士们,会否愿意向当初那些周家先辈们一样,主动舍弃自身道途,为同支脉内的兄弟姐妹、叔伯子侄铺路!
这个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周家来说,都是有益的。
成功了,周家会多出一些筑基修士,家族实力进一步壮大。
即使失败,也达成了他降低不同出身族人之间矛盾的初衷。
而且主脉修士和支脉修士得了好处,周阳也没有亏待那些普通家族修士。
在分家的议题结束后,他又看着殿内八百周家修士朗声说道:“再过五年,就是周家立族四百周年了,为此本座决定举办一场夺宝大会,凡我周家所属修士,只要年龄在六十岁以下,皆可参与夺宝大会,并取前二十名者赏赐诸多宝物!”
“夺宝大会分为两场举办,一场只接受家族内部修士报名,报名年龄限定在六十岁以下,凡在夺宝大会上获得前三名次的,都会由家族赐下一枚筑基丹,并奖励三阶法器一件,获得前十、前二十名的,也都有家族发放的相应奖励。”
“另外一场夺宝大会则是接受所有家族外戚修士、客卿修士,以及其他附庸家族修士、交好家族修士,乃至是散修的报名,报名年龄同样限定在六十岁以下,第一名同样奖励筑基丹和三阶法器,其余前二十名者,也都有家族发放的相应奖励。”
趁着立族四百周年举办一场夺宝大会,这是周阳早就有的打算。
不过原先他的想法是让周家修士和所有外界修士进行斗法切磋交流,以检验家族修士的战力,同时也有想借外人之力磨一磨族内这些年轻人的傲气。
现在他不过是根据情况,对这个计划做了一些小小修改,多拿出一些宝物出来奖励家族内部修士,以安人心。
显而易见的,他的目的达到了。
听到夺宝大会前三名可以直接获得筑基丹奖励,议事殿内那些六十岁以下练气修士们眼睛瞬间都红了。
他们这些在场的人,原本九成九都无法在六十岁前凑够兑换筑基丹的家族贡献点,甚至是终其一生也凑不够。
也就是说,他们原本是此生都筑基无望。
可是现在,周阳却给了他们一个希望,一个看起来唾手可得的希望!
只要进入家族内部夺宝大会前三名,就能获得价值两万家族贡献点的筑基丹,就能圆他们的筑基梦!
“太上长老圣明!”
不知是哪个周家年轻修士突然语气狂热的喊了一声,然后整个议事殿内都响起了那些年轻周家修士们的欢呼声。
“太上长老圣明!”
“太上长老圣明!”
“太上长老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