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穿越重生>汉逆之吕布新传> 第章举兵叛乱所为者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章举兵叛乱所为者何(2 / 2)

从理路上讲,赵谦说得没错儿,乱世,就是大争之世,多少世家大族使尽了全身解数,去争权夺利。赢了自不必说,可是,一旦输了呢?在这一点上,赵谦早有打算了。“乱世之时,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但凡世家大族都是两边儿下注。譬如颍川荀家,荀彧是曹孟德的谋主,荀攸是大司马吕布的干将。我们赵家也一样,我负责往前冲,你负责保全家族。”

一听这话儿,赵温只有慨然长叹了,兄长之意已决,也只好如此了。“子柔,如今的世道儿,汉室衰颓,群雄逐鹿,就连汝南袁家那样的家族都出来搞风搞雨了,我们三世八公的赵家,还能再暗自隐忍吗?大司马吕布,一介武夫,竟然都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这让我赵家情何以堪呢?若是再不放手一搏,不但祖父不能一洗前愆,我赵谦也无法面对赵家的列祖列宗!”说到这里,赵谦终于潸然泪下了。许久以来,他从未感到如此凄凉过。

国仇家恨,再加上自己仕途的不顺,早已使得赵谦愤愤不平了。大司马吕布的新政,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知道在不久以后,大司马就会和世家大族们摊牌,这,正是他赵谦的机会,而且是唯一的机会!“既然兄长主意已定,便如此吧。我便是赵氏孤儿中的程英,即便是忍辱偷生,也要保全宗族。兄长就放手一搏好了!让天下人看看我赵家人的英姿!万一邂逅不利,每年你的忌日,我自当备酒祭奠于你的坟前!”赵温眼中满含泪水,哽咽着说道。

“这就对了嘛!”赵谦欣慰地说道。次日一早,赵温便率领宗族,离开了洛阳城。

古往今来,在乱世之中,总有人慷慨就义,也总有人忍辱偷生。慷慨就义的人独享盛名,在煌煌史书之中占据一席之地。忍辱偷生的人,也未必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换个角度来看,不过是为了保存宗族所采取的权宜之计罢了。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宗族血脉才是第一位的,国家、朝代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即便是下定了决心放手一搏,也要安排下一条后路。

本朝的士人,性情疏阔,煌煌史书之中,对于诸多大事儿的记载都是寥寥几行。譬如“某年某月某日,太师董卓胁迫天子迁都长安,死者络绎于途,哭声不绝,声闻数十里。”这样的记述甚多,令后世读史之人不明所以。要想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就要抽丝剥茧,在汗牛充栋的浩瀚史书之中,一一考证,去伪存真,一步步还原历史额真相,这是一件极难的事儿。

郑玄曾云:“治史之要,在于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譬如董卓胁迫天子迁都洛阳一事,就要在心里先存上几个疑问:董卓为何迁都?不迁都可行否?有何前因后果,某人为何赞同,某人为何反对?赞同者是心口如一,还是迫于时势?反对者为何而反对?真反对还是假反对?只有弄清楚了彼时大多数人的真正意图,才能彻底明了其间为何发生了这些事,关窍在哪?”

这是郑玄抵达大汉的京师洛阳城之后,在数千人面前做的第一次讲习,题目是《我对治史的一点儿心得》。在座的有清流名士,大儒宗师,太学生、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等等,但凡洛阳城中有点儿名声的人都来了。不少人不远千里跋涉而来,为的就是听一听这次讲习。

“读书,最终为的是什么?是有所得!读史,可以以古鉴今,可以知兴替,最次,也可以学着如何应付你的上司。若是你只想读个热闹儿,去看百戏好了!我郑玄批注《五经》数十载,所为者何?为的就是让你们有所得!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区区五十载,不可虚耗光阴,当捡有所得之书来读。善之善者也!’”

“本朝士林的风气,讲究质朴疏略,故尔记事之时惜字如金。对于后世的士子儒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儿。譬如我等读史,读到王翦将兵六十万伐楚之时,满眼都是一头雾水。楚国的王都究竟哪儿,格局如何?为何三迁?昌平君互为秦相,继为楚王,所为者何也?”

“诸君!若是遇到有人铺陈扬历,不惜笔墨为你介绍楚国王都布局如何?为何屡迁王都?昌平君为何以秦相之尊继为末代楚王?他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敬请诸君珍惜!读史至此,诸君有没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如此!细读之下,才能理解局中之人的无奈与艰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