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荞初现在是忙碌的,药厂新建,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而且调过来的技术人员不少,这些都需要磨合。
等忙完了这一段,她拿出止痛药后就打算跟上面的人提出想去进修学习。
她之前弄到了不少的医书,但是她看的医书现在也不少了,有些东西她在书上找不到答案,她需要一个有经验的、有本事的老师。
这样她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买自行车的时候,是专门挑了一个一家人都休息的日子去提货的。
他们公社供销社也有卖,不过要票,价格也高,一般人家两样都齐全并不容易。
如果不是他们现在一家四人都拿工资的话,也没那么容易攒够钱。
现在这自行车买过来主要是给宋华光使用的,有了这个自行车,他就能每天来回了,比之前节省一半的时间。
他现在大部分是住在宿舍,但是那宿舍的条件,因为有个不爱卫生的舍友,简直是折磨。
宋华光现在在罐头厂里工作当临时工,下个月就能转正成为正式工了,他要是想参加考核进药厂的话,按理来说也能进去,但是那样就是一家子都在药厂干活了,当然,最主要的是宋华光他是真的对草药没什么兴趣,他的天赋技能点就不在这方面。
这时候的自行车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供销社就两辆,两个牌子,都是黑色,很沉手,看着就结实耐用。
在他们一家欢欢喜喜的挑选自行车的时候,莫飞蝶心情压抑。
她从那个公社的朋友嘴巴里打听出来了,原配一家所在的村子建起来了一个药厂,这是之前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她再仔细一问,宋岩的原配居然成了那里的副厂长,她听到的时候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呢?
那个姓苏的只是一个只懂得一些皮毛的赤脚大夫,她又没有好的出身背景,搞不好连一篇像模像样的报告都写不出来,她何德何能居然能够担任一间药厂的副厂长职位?
她去监狱里面找了秦燃,跟他打听了一些情况后她的心情更不好了,原来之前姓苏的就制作出什么膏药,还有人向秦燃推荐,他本来想着要买一些回来研究的,但是后来事发突然就没有买,难道她是因为机缘巧合,弄出来了这个东西,所以进了那间药厂?
但是按理来说,副厂长这个职位太高了,不可能啊。
莫飞蝶忐忑了起来,难道是蝴蝶效应?
她做了那么多,所以事情也发生了变化,没有按照原来的走向发展,这样子对她这边会不会有什么影响?最重要的是,宋岩他在军队的路还能跟之前一样顺畅吗?
不、不会发生变化的,而且她还知道有哪些人后面会出息,她帮他交好这些人,他的路会比之前走得更顺畅!
对,一定会这样,就算发生了变化也是往好的方面发展!莫飞碟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强调。
她看了看日历,很快就是六二年了,距离改革还有四五年。
她要在这期间把一些该做的事情做了。
比如说,把娘家安排好。
如果不做点什么,他们会被划分为资本家,她要想办法说服爸爸。
想到这里,莫飞碟就头疼了起来,爸爸一直很固执,但是现在守着这些钱和产业有什么用,后面也会充公,不如化整为零,把这些都处置了,换成金条藏起来,过了那十年再拿出来重新安置产业。
她不想爸爸和大哥死在牛棚里。
只是该怎么说服?
她不可能把自己重生的事说出去,这是她最大的秘密……
***
止血散通过交通运输到远方,反馈一直很稳定,需求量稳步提升,药厂里面不得不一再扩招。
这下子只要是持之以恒记住草药的都能考核进去,外嫁女、附近大队的人来参加考核的,通过了也照样吸收进来,大队长也在关注着这点,虽然他们大队的劳动力减少了,但是他们的机械增加了,有了钱,他们可以买化肥,买拖拉机,买各式各样的农具提高效率,而且说到底他们这里的好田好地不多,早晚也能去地里帮忙,够用了。
除了他们大队变得富有了,村民也变得富有了起来,家里青壮年多的,基本上都有人进去药厂里面工作,其他人也能利用闲暇时间上山挖草药挣零花钱,运气好的大挣一笔,运气不好的也能把家里的日常花销给挣回来。
以前家家户户养的鸡生的鸡蛋都用来换盐、换针头线脑,现在大家比较舍得给家里加餐了,分到的自留地,除了红薯是必种的,现在不少人准备起了草药种子。
大队长计划也是这么做的,他们这里的山地多,本来是种花生黄豆的,现在打算明年开春种上中草药。
他们不懂得怎么种,就问专家,专家也不知道,他们也能自己摸索。
有些中草药他们这里之前就跟野草一样,没道理在山上能活,在他们特意把其他野草给清理出来的地方反而还死了。
就他们现在这个速度,山里的草药是不能满足药厂需求的。
他们这里种植草药有先天的便利条件,知道哪些收,哪些不收。
现在是冬天,他们可以先做准备,等明年开春,就行动起来。
***
苏荞初在宋华薇放寒假之前把止痛药拿了出来,然后就申请了学习进修,上面的人让她等消息,会在年前给她回复,顺利的话,等年后就可以去了。
这话其实就是暗示了她,是顺利的,但是她去哪里进修跟谁进修,这个还没有确定好。
这样的天才不让她去进修太浪费人才了,她之前自己摸索都可以做出这些好东西,去进修后呢,那就可以更加期待了。
宋华薇一放寒假就买了票回家,她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东西带回来。
车次定好了,宋华光去接她,看着那辆自行车,宋华薇笑着转了两圈,上下打量,慢慢的摸了摸坐垫和车身,“这就是咱家的自行车啊,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