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2 / 2)

加入书签

她现在就在和老祖宗告别。

说来稀罕,威严日盛的老祖宗,见着凤姐儿,就像是蜡烛遇着火一下子就软了,完全是乐呵呵见晚辈的样子。

大概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算是没有了亲戚关系也不能分离。

贾母和凤姐抱着哭了几声,就受不住,忙止住了泪,命人列了个单子,送东西给凤姐。

凤姐不要,贾母说:独自在外,没点钱财傍身也不好。

凤姐只道:我嫁妆有的是呢。

但她毕竟在贾母的屋内,最终却不过几个丫鬟媳妇一齐的劝说,还是拿了一部分。

凤姐想,无物可偿还,就还是泄露些天机吧。

贾母一开始听着以为是无稽之谈,越听越愣,到最后,重重的叹息一声。

贾家无人,也只能靠着元春,捱一日,是一日了。

哪能呢,凤姐笑道,现在林姑爷还在任上,两个文字辈的也都年轻,不妨都安排些事来。

贾母心事重重的点点头,看来心中自有一番计较。

贾府余事底定,不欠分毫。凤姐心中感念,一步三回头,坐马车离开了荣国府。

府门口到街头,有长长长的一段青石板路。凤姐坐在马车前,遮着面纱,看着四周。

到了街头,她一眼瞥见曼立的妇人。

凤丫头!秦可卿朝她挥手笑道。

可卿!

王熙凤把秦可卿拉上马车,共看街景。

之后去她们新的家。

大周朝对女子的礼法颇为严苛,王熙凤和秦可卿一开始遇到困难重重。

最终她们还是以商起家,又因为女户的一些便利,还有王家贾家给予的帮助,慢慢发家。

王熙凤颇识商机,成了当代沈万三后,见周朝内已经容不得她,就转移根基地到扶桑地带,自己占山为王。

而后,更是把持南洋海商,富可敌国。

秦可卿才思过人,跟着凤姐上山下海,写就不少诗篇名句,后更以《论周地》震荡朝野。

周朝皇帝因此赋除秦氏奉天夫人,加翰林院学士。

世人以此知女子亦能识天地经纬。

王秦二人,当世佳话。

又有,当世人皆感慨,王秦二人情同姐妹,同起同出,同卧同宿,数十年不改。

后世人翻到这块史料时,惊的瓜都掉了

这不就是百合吗!夭寿啦!糖!写在史书上,货真价实的糖!!!

一世如海浪一般跌宕起伏,醒过神时,王熙凤看着白茫茫的一片,有些愣怔。

她重生前,的确是有来过这空荡荡的地方来着

这一世过的太精彩,她差点要忘了。

做的不错。天夸了一句,之后又神隐了。

冥冥之中告诉凤姐,她不用焦急。

她顺手摸了一把自己的脸,很好,皱纹没了,人也不是第一次来这个世界时候淅淅沥沥病根难消的样子,简直棒极了。

如果等会儿再见到秦可卿,用这幅面孔,感觉会很好。

她又出了一会儿神。

远方慢慢飘来一粒白色的光点,渐渐飞近,立在她身前,舒展开,成了秦可卿的模样。

秦可卿见到她的刹那,眼睛波澜泛滥,喜不自胜,扑了上去:熙凤!媳妇!呀!

王熙凤抱着她,嘻嘻笑着,转了一圈。

你们一起轮回去吧。等她们闹完了,又叙完死后别离,天发话道。

她们两十指紧扣,共度轮回。

警幻仙子从轮回司直冲到光球前,劈头盖脸怒道:她是我的亲妹妹!你就放她去轮回了?

秦可卿的确是警幻仙子的妹妹,被她擅做主张许配给了宝玉。

若真计较来去,简直是一通乱账。

十四号呵呵道:绛珠仙子你不也说让她轮回就让她轮回了?

警幻仙子心虚:

十四号大义凛然道:可卿和黛玉都是仙灵,投了凡胎后,看的更透,但因无力改变,故怨念更深。

为了消却秦可卿的怨根,我将王熙凤在小世界的经历灌入她的脑海中,让她感同身受,得消怨根。你再说她是你妹妹,是要让她在凤姐儿和宝玉中选一个吗?

警幻仙子无言以对:

红楼本是梦,偏她一番施为,让诸多孽魂下凡,洗脱成了怨根缠身的冤魂,必须得小心处理。

十四号来历古怪,却是天道给她最后的机会,她不能违拗。

罢了。

兼美在那一世,过的其实也快活,有了王熙凤在,之后,应该也会继续快活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个世界林黛玉。

林黛玉:我没有愿望。

十四号:不,你有!

接档文求收啦~~~~《金陵十二女团[红楼]》

文案:

这是一个金陵十二钗穿越到现代,轻松生活的同时,顺带掀翻娱乐圈的故事。

星探:不,我一点都不轻松!养一个娱乐公司就累死了还要养这些祖宗QAQ

流量小花:得了便宜还卖乖!

对家营销号:得了便宜还卖乖!

对家娱乐公司:得了便宜还卖乖!

吃瓜路人:啊啊啊啊啊她们都好好看,一人血书组团出道!

古穿今,爆笑,苏爽无虐。

求个预收~~~~

第24章 林黛玉(1)

林黛玉醒来时还有些迷糊。

临死前朦胧见到的光景,是白茫茫的一片天地, 一个仿佛是上仙的家伙和她说她重生, 并且能快活的过一辈子。

怎么可能快活?寄居贾府,就算有笑容,下一秒就会听到脚下冰块碎裂的声音, 然后再笑不出来。

对于上仙的话, 林黛玉心怀疑窦。

不过, 重生倒是真的。

她上辈子死的简单, 因病而夭,年纪轻轻就去了。死后也看见宝玉悲恸不已,数次昏厥。灵魂飘荡间,她见着王夫人在背地里骂她,说她是狐狸精,死了也不让宝玉安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