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54话 二小姐可有法子(1 / 2)

加入书签

大周的科举制度,从县级的乡试,到州府一级的州试,再到全国范围的会试和最终由皇帝决定三甲的殿试,共分四级。

前面的三次考试,各考三科,内容分别为的经义、诗赋和议论。

在这三科里,经义主考先贤经典古文默写。只要肯下功夫去记,学子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诗赋主考格律的练习应用,这是平日在私塾学堂,或是学子之间组织文会时,对诗作文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也不算多难。

而第三科议论,则是就往年的国政民情,撰文议论评判。

大周的科举录才,选取的不仅仅是识文断字的书生,还有能问国事为民造福的大才。

所以在这三科中,议论成文是最难的一科。

因为它最接近为官之道。

但相比于殿试中考到的对策策问,却又不能相提并论。

议论,是就往年或假想的情境评判议论,只要给出观点,并加以佐证即可。

这种情境,因有范本在先,学子可猜题提前准备。

但策问就不同了。

且不说在朝堂之上面对君主和百官对答,需要有怎样的胆识和勇气,单就问答之间,仅一息片刻的思索时间,都极为考验学子的反应程度。

而且这问答的内容,都是当日上朝将议的朝中大事,上朝的官员或许对内容都一无所知,更罔论这些新科学子,又哪里有可能提前准备?

就像眼前那卷轴上所说的,近日黄河春汛,淹了太祖祠一事,在场又有谁知晓?

许是周夫子也知一上来就出这么一道题目太难,所以才又放宽了限制,一柱香的时间,可以最多十个人合作。

但饶是如此,这道题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样想着,天歌缓缓站起身子,向人群中看去。

此时,众人也似回过味来,知道这道题虽难,却不得不去面对,连忙开始跟周围认识的人邀请组队。

三个臭皮匠,也顶个诸葛亮,十个士子在一起,定然比三个臭皮匠好多了。

所以没有人去理会徐淮附加的那句,没有报名的人罔论男女都可以作为队员协助。

除却一个人。

当看到人群中挤出的小脑袋的时候,天歌不由伸手招呼,绽开笑颜。

赵禾嘉迈开脚丫子,凑到天歌跟前,“二姐。”

“说说看。”

没有废话,天歌拉着赵禾嘉往一边人少的地方去,边走边问他看法。

然而就在这时,前路突然被人挡住。

“敢问小兄弟,可愿组队?”

天歌拉着赵禾嘉的步子一顿,两人同时抬起头来,异口同声。

“是你?”

赵禾嘉看一眼天歌,先问来人道:“公子不是夫子身边的学生吗?也要参加入学测?”

这个人赵禾嘉记得,那次钱老爷的寿宴比赛上,他一直跟在周夫子身边。

那人一笑澹声。

“误会。家父与夫子乃是旧识,先前只是暂居周府,却非是夫子的学生。如今我与小兄弟一样,若是入学测不过,夫子也不会收我。”

赵禾嘉听罢,正想开口,可是又不自主的看一眼天歌,想要问询她的想法。

“眼下这么多学子士人,公子为何要选这么一个小孩子组队呢?”天歌礼貌回笑,却觉得眼前这个易家公子目的不单纯。

易廷益伸手一指不远处的人群,“姑娘可看看那些人,大都是相识相亲之人组队。一来,是否愿与易某这样一个陌生人组队是一回事;二来,组队之后,是否能达成共识又是另外一回事。队友在道合,不在多。”

“听这话的意思,公子自信肯定能过关,那又何必跟我们组队呢?一个孩子,万一拖了公子的后腿,那可就不划算了。”

天歌的猫儿眼望着易廷益,其中的戒备不减分毫。

“那是因为,易某不自信仅凭一人之力可过关。”易廷益坦诚道,“所以看到姑娘和令弟的时候,才想一起组队。先前姑娘和小兄弟都得了夫子夸奖,在下相信,有那样一番见地的人,非是凡俗之辈。”

说到这里,易廷益顿了顿,一脸自信,“再者,易某相信,你们也会需要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