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第278话 父女与为妻(2 / 2)

加入书签

甚至请了祖宗老人出面,开宗祠将女儿逐出了萧家族谱。

有人说他无情,有人说他重礼,却没有人明白他作为一个父亲,心中的悲痛与后悔。

时隔这么多年,有时候午夜梦回醒来,也曾想过如果再来一次,自己该当如何?

萧家虽然诗书出身,但他的两个儿子如今都在朝中为官,就算女儿真的嫁给卫廉,只要萧家还在,总不至于受人欺负或是过不下日子。

况且大周名医那么多,但凡他有些耐心,帮衬着卫廉多寻医问诊,也不至于闹到跟女儿撕破脸面的地步。

这些年来,没人敢在他的面前提及阿凌,可在他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希望再见到女儿。

当年闹得多么荒唐多么僵,如今便多么难以收场。

阿凌害怕自己不原谅她,他又何尝不害怕阿凌记恨自己的绝情?

可是当看到那封信的时候,他心中的忧虑全然放下,转而到来的是带着几分置气的委屈。

所以才有了先头与天歌之间的怒声喝问,才有了多年来想要吐露的胸臆。

但随着一点一点回想起过去,他却又忽然释然起来。

为人父母所做所求,归根结底不正是孩子的幸福快乐么?

阿凌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需要他们帮她做决定的孩童了。

她长大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判断,能自己做决定拿主意,也能并且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人生在世,总要经历这一步,父母的经验固然可贵,但那终究只是万千人生中的一种,而不是子女必须模仿必须因循的唯一道路。

想的越多,萧恒心中的积郁好似便散的越多,最终再想到卫廉这个人的时候,也好似没有那么可恨可气了。

“这些年,他们的日子过得如何……”

萧恒舔了舔微干的嘴唇,显出一个老人合乎年龄的颓然与无力,甚至还有一丝悔恨与疼惜。

对于这个问题,天歌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

“先头过得如何晚辈暂且不知,不过有一点,如今在晚辈府上,应当是不会亏待了卫先生和夫人。”

“哼,怪不得这两个要到明年才回来。原是乐不思蜀了!”

听着萧恒口是心非的话,天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既然两个年轻人乐不思蜀了,萧先生也该跟他们一样,放宽心先养好自己的身体,等到来年再见的时候不让小辈们担心才是。”

说着站起身来,指了指旁边的书桌:“先生的笔墨可能让在下一用?正好写个调养的方子。”

萧恒“嗯”了一声,看着天歌提笔写字,又不由主动开口问道:“你府上是在何处?若是不远的话,要不让他们回家里来住?这样免得你那头费心,家里人手多,也正好出出力气。”

天歌一边写一边道:“寒舍在临安城。在下既然愿意将卫先生夫妇接入府中,自然是不怕麻烦的,还请萧先生放心。”

然而萧恒却是直接忽略了后半句,靠坐在塌边兀自琢磨:

“临安啊……临安到姑苏也不远,走水路也不过一天不到,铺好软垫多注意些,下了泊船再用马车载回来,一路也磕碰不到……”

“是啊,磕碰不还好,磕碰到了可就不是擦伤碰伤,而是站都站不起来了。”

天歌说完这话,停下笔拿起纸轻轻吹了吹,这才往这头走过来,“这方子先生收好了,每日早晚熬成汤药,连续服用三个月,便再也不会像今日这般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放宽心。”

萧恒接过单子,仔细看过一番之后小心收好,道了声谢之后,临了又补充着问了一句:

“是当真不能将人载回来么?”

“当真不能。”天歌说得斩钉截铁。

见萧恒有些失落,天歌又补充道:“一者是出于对卫先生的身体考虑,二来也是想让先生养好身子,这样小姑娘回来才不会再伤心愧疚。”

“当然,最重要是,当初他们二人离开本就不算光彩,若是如今您接了二人回来,多少只会再让人看笑话。但若是后头卫先生恢复过来,再在国试中夺得名头,便再也没有人敢用当初的事情乱说了。”

听到这句话,萧恒想起过去的自己,慢慢摇了摇头,:“事到如今,我已经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了。”

“但是卫先生在乎。他不想让萧家,不想让您,更不想让萧姑娘一直为人诟病,他想让萧姑娘风风光光地嫁给自己,让她不再为人指摘。唯有夺得功名,这一切才可期。”

在从临安出发之前,天歌曾单独与卫廉谈过。

留下他教导那群孩子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想听听卫廉自己的看法。

如果他想要与萧凌先回姑苏,那么天歌也可以想法子将这些孩子送到姑苏。

毕竟对于褚流来说,在临安还是在姑苏,并没有什么两样。

但卫廉对此却明确表示了态度。

这些年萧凌随着他在临安吃过的苦头他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功不成名不就的去见萧家人,让他们受人非议,曾经的卫廉无力改变,可如今他却不能再如此莽撞。

唯有功名在身,带着荣宠与尊荣,真正八抬大轿将萧凌娶过家门,这才是他真正的担当与责任。

听完天歌的话,萧恒没有再说什么要接人回家的话,而是沉默许久之后,慢慢抬起头来,看向天歌一句一句认真道:

“既如此,那就烦请小公子转告卫廉那小子,若是此次国试不入三甲,那我萧家的女儿便不会与他为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