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的古代小厮生活 第260节(2 / 2)
大皇子在时,他们这些儿子就没什么存在感。
现在好了,大皇子被圈禁,永康帝终于看到他们了,又冒出来一个嫡子,彻底把永康帝的目光吸引过去。
刚认回来便为了他大封皇子,之后又为了他的声望,故意派他去剿灭天香教,真是一步步在在他铺路。
九皇子心中冷笑,同样是儿子,父皇的心真是偏得没边了。
若是霍谨博知道九皇子的心思,只想送他一句——脑补要不得。
永康帝一开始对他只有愧疚,能有今日的重视,是他用心谋划且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才换来的,这年头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地疼爱和偏宠,尤其是半路认回来的儿子,亲情更需要慢慢培养。
说起来,大皇子才是人生赢家,只是他自己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同时也是他的无能,助长了下面几个皇子的野心。
随着永康帝进来,大朝会正式开始,所有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
这次大朝会足足开了一个多时辰,早朝的重点依旧在安置百姓上,天气越来越冷,朝廷之前紧急盖了一片木屋,勉强遮风还行,可没法预感,因此需要朝廷出资给百姓置办御寒衣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为地龙翻身无法开工的商铺,以及因此失业的百姓们,这些人也需要朝廷去安抚。
整个早朝,一多半时间都在讨论这件事。
等早朝结束,众人都缓缓松了口气,只是还不等把气松完,便看到霍谨博自然而然地随着永康帝一同离开。
????
方才皇上有让昭睿郡王跟着吗?
六皇子和九皇子对视一眼,心中愈发不安。
霍谨博随永康帝一同回了勤政殿,依旧是看请安折子的一天,永康帝没有让霍谨博接触别的,就只让他看请安折子。
如此过了几日,永康帝问道:“是否觉得枯燥?”
霍谨博摇头:“儿臣受益良多。”
“说说看。”
“儿臣才知道仅仅是一县之地,治理起来也不容易,断案诉讼之事有一件处理不好,就会导致百姓对官府不满,影响官府的信用,一些民风彪悍的地方经常有斗殴之事发生,父母官更加不好当,还有些偏远县城甚至出现当地富户集体找借口拒绝交税的情况,当真是胆大包天,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这一道道的请安折子中不仅有官员对永康帝问候,还有各地一些情况的介绍。
永康帝道:“朕只有一个人,深知一人的精力有限,送到朕手里的奏折都是经过秦爱卿和柳爱卿筛选,唯独这请安折子朕不允许他们筛选。”
“朕久居京城,虽多次出巡,可去过的地方和整个卫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朕是皇帝,朕要了解朕的子民都在过怎样的生活。”
“因此朕鼓励官员给朕写请安折子,只要他写了,朕就认真批复,朕坚持了三十年,你如今能看到的这些是朕用真诚换来的。”
正是永康帝认真地批复,让各地的官员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永康帝有认真看,而不是简单的圈红。
正是如此,官员们才愿意和永康帝说心里话。
这种情况在永康帝刚继位时根本不可能出现,那会儿写请安折子的人并不算多,即便写了也是长篇对永康帝的赞美,是真真切切的无趣且没有意义。
是永康帝三十年的坚持换来这一切。
听到这话,霍谨博心中对永康帝满是敬佩,以真诚换真诚。
一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
永康帝看着他道:“从今日起,由你批复各地的请安折子。”
霍谨博面色微变,却是没有推辞,正色道:“儿臣遵命。”
永康帝欣慰地点点头。
他希望这份真诚能继续下去。
皇帝是九五至尊不假,可皇帝长时间待在皇宫,卫国的疆土不是只有皇宫这么大,他需要了解各地的情况,若他对其他地方漠不关心,就会有官员心生歹心,做出欺上瞒下之事。
便是现在,亦有欺上瞒下的事发生。
永康帝不奢望完全杜绝这件事,最起码应该减少此类事的发生,想要做到这些,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官员自身的修养上,皇帝同样应该做到自己该做的。
所以永康帝允许各地官员给自己写请安折子,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只要他递了折子,沿途的驿站就得把折子完好地送往京城,胆敢在这个过程动手脚的,皆会被永康帝以最严厉的刑罚处置。
随着霍谨博话音落下,高应捧着一支毛笔放在霍谨博的书案上,同时还有红墨。
沾了红墨的毛笔有个名字,名为朱笔。
在卫国,除了记录犯人的名籍时用朱笔,其他人并不会用朱笔。
更多时候,朱笔是帝王的专有权力,因此皇帝批阅奏折又叫朱批。
同样是批阅奏折,秦守洪和柳修严两人帮永康帝处理奏折,都会附上自己的意见,用得依旧是黑墨。
霍谨博看着面前这只朱笔,随着在这个世界待得时间长了,很多事情他都有些了解,最起码他知道朱笔并非一般人能用。
但这只朱笔又是永康帝给的。
霍谨博只犹豫一瞬便拿起朱笔,既然永康帝给了,那他用就是了,反正永康帝就是最大的规矩。
想罢,霍谨博便打开一份请安折子,仔细翻看。
永康帝没教他怎么批复奏折,但霍谨博前世批改过众多文件,只是把前世简练的话稍微变得复杂一些便是。
同时要牢记永康帝说的真诚,批复的话不能太过官方,也不能显得高高在上,平易近人些最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