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第18节(2 / 2)

加入书签

钱队长家的听了自是乐呵呵,就说晚上钱队长就和村里会计、周知青一起过去,把这事敲定下来,马寡妇自是无异议。

于是晚上,在钱队长和会计的见证下,周念夏就和马寡妇签了一份协议,约定周念夏每个月要给多少住宿费,伙食费看实际情况另算,等等。

等周念夏回到知青宿舍,同屋两个人都有些好奇,周念夏也没隐瞒,只说一间屋三个人住还是太挤了,自己就出钱在村里人家借住,也给她们腾出点地儿。

两个女知青听了都有点诧异,可周念夏话说的好听,事情对她们也有好处,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早上饭桌上,这件事就被全体知青知晓了,新知青们倒是没什么,几个老知青神色就有点难看,可到底没有理由阻止,只得自个生闷气。

这些都影响不了周念夏马上要有自己屋子的好心情,一整天都笑眯眯的,一到下工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搬过去了。空屋子昨天马寡妇已经连夜打扫好了。知青点个人物品还算分的很开,就是粮食混在一起,不过周念夏也没有多要,只要了不到自己分量的那份。

于是,知青点的人那点小心思倒也因此消失了。

真搬到了马寡妇家,周念夏才真正体会出独居的好处来。看着出现在眼前的20斤大米,周念夏算是松了口气,有这点添补,她一时倒是不用太过于担心了。

其实就周念夏本意来说,她是不想动用系统赋予的能力和物质的,容易被人察觉不说、还不利于自己本身成长,她以后总要回到现实世界生活,还是当一个老老实实的普通人就好,不过日子真到了困难时候,她也没那么傻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竹里:今天出门坐车,晕车晕的晕晕乎乎,现在脑子一团浆糊了

第27章 抛夫弃子女知青6

短短时间,周念夏就适应了在马寡妇家的日子。马寡妇整天忙着赚公分和自留地的活,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家里两个小孩子也是懂事的,加上周念夏伙食好,偶尔也会大方分两个孩子一些,故而马寡妇也是难得的和气对人。所以周念夏的小日子可算是过得乐滋滋。

时间过得很快,又过了半个月,村人和知青们期待已久的分粮终于到来了。

至于为什么拖了那么久,自然是会计和钱队长在对账,这一年一家多少公分、能分多少粮食,都得算的清清楚楚,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当然,他们的辛苦也没有白费,表现出来的就是村里没有一个人对分到手的粮食数量提出质疑的。

要知道,不只是队里会计在记账,每一个心里有成算的家庭当家的,都有一本自家单独的帐,一年多少公分,村里收了多少了粮食,也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点差错都得出大问题。

当然,热闹还是有的,不外乎讨论今年年成好公分值钱,亦或是互相之间比较得了多少粮再互相吹捧几句,再嫌弃一番那些偷奸耍滑的,最后再恭维一下大队领导的公正公平与华国日子越过越好的感慨。

与村人这边热闹截然相反的,则是知青这边。

作为下乡的城里人,不说个个都娇生惯养,可也绝对没有干过像村里农活这么累的,即使平时使出满身的劲也比不上自小做惯了的村里人,公分自然不多。

因此所有知青们分到手的粮食都不太好看,铁定是不够撑到下次分粮的。实际上,能不饿肚子的,基本都是有城里家人补贴的。就是分下来的钱,还得扣一部分下来,作为知青院子的使用费用,日子过得不得不道一声艰难。

周念夏分来的粮食自然也不够她吃的,不过幸好还有从家里带来的粮票,加上那20斤大米撑着,不行换成粗粮,是绝对撑好一段时间了,一时倒也不用太担,不说其他,周大哥过两年肯定要结婚,到时就是周家父母还愿意这么补贴,新来的嫂子能乐意?

周念夏知道必须要早做打算,而村里的机会并不多,镇上工作是不用指望了,基本能进去的都是有门路的,她一个外乡人也不指望。而唯一的机会就在明年秋天。队里开办的小学就是个很好的机会,故而她对老师的名额势在必得。

不过周念夏可没有原主那么蠢,她会靠自己的实力当上村学老师,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刚好,原主下乡前高一刚读完,在这个时代水平也不低了,好好复习一阵是很有希望的。

于是,在又一次去公社时,周念夏就又寄了一封信回去,让家里把她的高中课本寄过来。

当然,若是能将周大哥的高二、高三课本都寄来就更好了。

周大哥作为男孩子,读书比原主早,前两年顶周母班时正好高三毕业,算得上高学历了。可无奈这个阶段的华国并不怎么看重学历,读再多书也无用。

可周念夏知道国家的建设总需要知识的力量来支撑,等度过这个难关,后面就是知识人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到时她可得提醒周家大哥提前复习,好赶上第一届高考恢复的好时机,至于眼前,还是自己的复习备考更加重要。

=====

且不说周家那边如何反应,周念夏这边却是很快收到了课本以及一堆钱票并家里人的一封信,对女儿的疼爱无需言语缀叙。周念夏不由再次感慨原主的不珍惜。

自从课本寄到,周念夏就开始了白天上工、晚上看书的充实生活。

好在已经搬出来,之前在知青宿舍的很多集体活动已经没有了,就连做饭大部分时候也由马寡妇代劳,周念夏的日子整体而言轻松了不少。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春节,因为是下乡的第一年,几个新知青都没有得到探亲假,倒是老知青里的一个姑娘回去了。

身处异地他乡,作为知青团体中的一员,周念夏多少有点抱团取暖的感觉,故而这个新年是和知青们一起过的。

这档口,知青们这边冷冷清清,村里人却热闹喜庆,知青和当地人间的鸿沟愈加明显,也不怪知青们都想着回城,实在是人离乡贱。

周念夏计算着日子,翻年已经是68年了,离回城还有整整8年时间,到时她都已经27岁了,要么想办法提前回城,要么只能在这钱家村落户生根了。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未来,可显然不止周念夏这么想。知青宿舍里老知青中有两个女知青,都有点这种想法,女生总是比男生青春短,熬不起的,唯一还倔强的可能就是仅剩的城里人的骄傲了,可日子都这样了,同个村里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么想着,周念夏在隔天从知青宿舍回家时,又再次遇上了钱家那小儿子。

说起来,这是他们第二次撞见了,可能是因为刚有了这种心思,周念夏在看向对方时,就没有了第一次的淡定,反而有点不为人知的小尴尬,好在对方没注意,径自走出去了。

周念夏不知道的是,钱建军出去后,在墙角处停下捂住了心口。

他觉得自己现在有点怪,遇见这位周知青心里就有点微微的涩,又有点微微的喜悦,似是早已认识一般,可这又怎么可能呢,他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轻轻嗤笑一声,钱建军迈开步子走远。

周念夏进门,遇见马寡妇和两个孩子在院子里才知道,钱建军是过来给马寡妇送米粮的,虽然氏族一说已不再兴盛,可同根同源的总是要比旁人亲近些,所以自从马寡妇当家的去了,钱队长每年年节就会差小儿子给她家送点米粮,这么多年从来没变过。

周念夏微微诧异又有点暖心,遇见这样好心的队长也是她的幸运了。

年关一过,地里的活计又开始多了起来,撒秧、除草、施肥,处处盎然春意的乡下田园风光也无法让周念夏打起精神了,繁忙的体力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连晚上的看书学习都暂时抛开了,每日沾床就睡。

周念夏这时才知道,去年的活只能算是开胃菜。

直到有一天,周念夏如常来到惯常分给她的那一块地里活计,竟发现进度蓦地猛往前拔了一截。注意到的不止有周念夏,因为知青们分到的田地都是连在一块儿的,大家基本都心里有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