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公子林砚 第50节(1 / 2)
林哥哥:是亲妈还是后妈?说好的亲妈呢?口口声声说的亲妈呢?
第55章 剧本改写
金玉阁。
“你说叶鹤?”
林砚点头,“我跟着他去了锦和茶楼,没一会儿,五皇子就来了。虽未必是一起的,却也太过巧合。叶鹤家境贫寒,寻常国子监同窗相聚,他大多都是不参加的。
尤其他在国子监素来规矩,从无逃学之事。特意逃学去的锦和茶楼,必定是有事。这便罢了,偏一路走来鬼鬼祟祟。从国子监到锦和茶楼,本只需一炷香时间。可他走了许多弯路,绕了半个多时辰才到。
这就有些不寻常了。如何能让我不怀疑?只是因我同两位殿下早约好了怕误了时辰,便先来了,派了秋鸣守着,让他注意着些。也是恐我想多了。”
司徒岳笑起来,“这还真不是你想多了!”
林砚一愣,抬眼看过去,便听司徒岭道:“今日叫你来,原也是说这事。你之前疑心五弟现今的这番举动是背后有人出谋划策。我便遣人去查了。他们很是小心,因此我倒也费了些功夫。”
“这么说,已经查到了?”
司徒岭点头,“不错。确实是叶鹤。且还有一点,是我们都不知的。这锦和茶楼的老板原来姓杨,是个普通的生意人。可就在去岁冬已离了京都,将这产业转了手。
如今这茶楼是在五弟手里,虽明面上的掌柜没变,以往的伙计也还用着,却添了些人。幕后主事的正是叶鹤。”
说着将搜集来的资料递给林砚。
林砚接过,越看越是吃惊,“什么时候的事?”
“你我往江南一趟回来后不久。”
如此和五皇子突然变了性子和做事风格的时间一致,而且锦和茶楼也是打那时开始有了变化,从一间普通的茶楼俨然成为了今时的八卦聚集地。
“怪道锦和茶楼对士族勋贵之家的消息如此灵通。总能玩出花样来。”
现在看来,叶鹤正是利用五皇子的这点优势,借各家的八卦消息造就了锦和茶楼如今被人尊崇成为习惯去处的地位。也自然便成了他们收集消息,引人耳目之所。
林砚转动着茶杯,细细思量自己有没有在锦和茶楼留下什么把柄。
他去锦和茶楼,大多是听八卦。算得上“秘密”的,只有两件。一件是苏瑾约他,与他缔结同盟。
那时用的是长公主的名义,长公主的侍卫守在门外,左右隔间都被长公主包了下来。他并不觉得以苏瑾和长公主的聪明,会留下耳目。
第二件便是他利用说书人散播霍灵的丑闻,引导舆论。此事他用的是化名,与秋鸣出现在说书人面前时不但隔了门帘,还特意化了妆。
虽还是贵公子的打扮,却不是他寻常的行事穿衣风格。身量也做了改变。加高了鞋垫,还用衣物充实了躯干。他虽不惧南安王府,却也没蠢到这时候递把柄过去。
林砚想了又想,觉得以自己的谨慎,应当并未留下破绽。五皇子和叶鹤即便知道有这么回事,却不知是他。怀疑恐是有的,但只需没有证据便行。
可便是如此,也叫林砚警铃大作。看来,京里处处有陷阱,此前倒是自己轻狂了。往后还得再仔细些才行。
林砚叹道:“叶鹤此人,我与他也算同窗有一阵子了,却鲜少交流。他在国子监也不大同我们这些官宦子弟来往。与之交好的不过那一两个同出寒门的。
但从他在国子监的表现和夫子布置的课业上也能瞧得出来,他是个有智有谋之人,非泛泛之辈。只是我总觉得他给人感觉太过阴鸷心机。”
司徒岳笑起来,“国子监还真是卧虎藏龙啊!一个你,一个叶鹤,听闻还有个柳尚元,乃是理国公之后,也是其中佼佼者,据说你们关系要好?”
“我同尚元兄确实要好,不过若是殿下是存着招揽之心,恐怕要让殿下失望了。他有立场有原则,不愿在未出仕前站位,更不会甘愿屈居幕僚。他有鸿鹄之志。”
司徒岳一愣,也不计较,“我不过随口一问,你这么说,好似自己就成了暗地里耍阴招的幕僚似得!”
司徒岭摇头,“衍之是国之栋梁,非幕僚之士。”
林砚一震,与司徒岳二人一同望过去,却见司徒岭笑起来,“我以为我们总该有几分君子之交。”
他从未将林砚放在幕僚的位置上。
林砚微微顿住,他同司徒岳自然是的。虽然司徒岳有时候总对着他“爷”来“爷”去,然而此时看着司徒岭,他才恍惚发现,似乎近期,他一直未对他称过“本王”。
即便是收服人心的举止,但以司徒岭的性子,能如此说,至少有五分为真。
林砚举杯,“承蒙王爷抬爱,王爷不弃,衍之求之不得。”
说着,三人都笑了起来,最开心地当属司徒岳。他本还想说上两句,可转头却见林砚已说起正事来。
“不能让锦和茶楼再这样发展下去。”
司徒岳皱眉,“那要怎么办?这茶楼后面站着五哥,人家又是正经生意,没偷没抢,还能查抄了不成?便是再开一家,犹如锦和茶楼这般利用京里的消息制造故事吸引众人的手段已不新鲜。
你自己也说了,有些东西,第一个做得叫做先驱,后来效仿难出新意,自已落了下乘。爷可不想自降身价去做这等事。再说,我们知道的能传的消息,五哥也晓得。锦和茶楼在先,便占了优势。我们可得不到好。”
林砚眨了眨眼,“九爷忘了,别得我不敢说,可这做生意吗,我在行!便是皇上都说我鬼主意多呢!”
当他前世掌管父母两边两大集团是假的啊!
司徒岳一听,这是有戏啊!忙凑上前,“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我们双剑合璧,你出点子,我干事,不怕搞不到他!”
还是茶楼。但可以稍微改一改。正中立台,给说书人说书,却也可顾人来演。做成旁白剧的形式,与普通戏剧不同。演得部分不多,还是以说书为主。可适当场景的人物演绎却可加重说书人气氛的渲染,带动听众情绪。
这方式并不算如何新颖,但重在剧本。
元杂剧那么多,随手就能挑出七八篇。虽团圆叫人欢喜,但悲剧最能抓人心。
《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
四大悲剧流传千古,被后世多番影视舞台剧改编,其文学造诣可见一斑。尤其观众也买账。
只是不能照搬。但也无妨,略微改一改,将朝代背景隐去,杜撰一个莫须有的出来。再将里头可能犯忌讳的地方去掉。其他都是可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