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小食店 第12节(2 / 2)

加入书签

祝陈愿走时还嘱咐一句,转身和宋嘉盈一起出门。

“先赏灯还是先去吃饭?”

宋嘉盈询问道,挽着她的手,两人紧挨在一起,慢慢地往前走,

祝陈愿倒还不是很饿,不过要是先赏灯的话,那从灯会出来就得花上几个小时,所以她说:“先去吃饭。”

“那行,今晚你跟我走,我发现了一家做蝌蚪羹的小店,保准你没去吃过,味道真的不错。”

宋嘉盈说完,就拉着她往前走,急急忙忙的样子生怕别人抢先了似的。

两人走得飞快,到后头就在街上跑了起来,手和手牵在一起,裙摆在风中散开,她们边跑还边笑,落下来的笑声仿佛碎玉落在地上,清脆作响,神采飞扬。

路过的行人也笑,笑两个小娘子年少活泼又有精气神,可真好。

等跑到没有多少人的小巷,两人贴在墙上,蹲下身喘着粗气,祝陈愿和宋嘉盈对视一眼,俱笑起来,明明之前也自持是个端庄的淑女,结果居然就在大街上不顾形象地跑起来。

可心里是真的畅快,宋嘉盈连日来的郁气在此刻消散,看向一旁的祝陈愿,又在心里感慨,她总会包容她时而古怪的想法。

“走吧,那家食店就在前面。”

宋嘉盈继续挽着她的手,巷子口出来,再往前走几步就是鲁家羹店。

羹店位置偏僻,人倒不是很多,他家还有专门的厢房,宋嘉盈要了一间,又让伙计来两碗蝌蚪羹。

上元这天,除了要吃圆子,汴京人还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蝌蚪羹。

只用上浸泡一夜的绿豆,得放到石磨上磨成绿豆糊,舀到甑中,只消用手一拍,绿豆糊就从那些小孔中溜出去,面糊落到热水中,从底部漂浮到水面,面糊形状圆头,后面连着一根细长的尾巴,跟蝌蚪像极了,才有人给取了这么个趣名。

伙计端上来两碗蝌蚪羹,瓷碗中搭着几片青菜,卤汁味极浓,浅绿的“蝌蚪”满满当当地挤在这个“小池塘”里。

“快尝尝,合不合你的胃口。”

宋嘉盈递给她一个勺子,语气带着一点急促和希冀。

祝陈愿只瞧着卖相,就觉得能控制好力度,让每一条“小蝌蚪”都能像从模子里印出来的,这就足见功底。

再闻卤汁,端上来的时候,从门口就飘过来,直往祝陈愿的鼻子里钻,很香,陈年老卤的味道,得熬了不少时候。

她舀起一勺,低头吹气,吃蝌蚪羹最好连吃汤带着“蝌蚪”一起进口,汤汁熬得好,这碗羹就成功一大半,接着得看绿豆糊的好坏,好得吃起来滑嫩又带着绿豆香气,不好得吃起来就发苦发酸,算不得什么美味。

“怎么样,我当时吃的时候就觉得里面浇的卤汁好吃,闻着味就想尝上一碗。”

宋嘉盈自己面前的蝌蚪羹不吃,就等着祝陈愿的评价。

祝陈愿放下汤勺,“来汴京两年,才吃了两次蝌蚪羹,次次都不一样,这家好吃在卤汁,卤料舍得放,炖煮出来特别香,而之前吃过的一家好在绿豆糊做得好,另一家则好在选料极好,各有千秋,要我说,还是你今日带我来吃的,我吃着最满意。”

听完祝陈愿说后,宋嘉盈喜上眉梢,“我就说,我吃着好的东西,你肯定也会喜欢。”

得了夸奖,她才开始吃自己碗里的东西来,两人吃完后,出去时天已经黑下来,可附近连着远处长串的灯笼,直把黑夜照得跟白天一般。

尤其是御行街的方向,亮光直射天际。

两人慢悠悠地往前走,权当消食,等她们走到御行街上,人多而杂,长久驻足不前。

“年年人都那么多,人挤人的,偏偏我们两个还总愿意出来凑这个热闹。”

宋嘉盈见不能往前走,只好和祝陈愿挨着说起小话来。

“你还年年都说,挤得慌,下年我再也不来看灯了。”

学着宋嘉盈的语调,祝陈愿着实模仿地像,直让她无话可说。

祝陈愿可不愿意干等着,干脆就踮起脚,瞟向远处,那里有今日最大的灯——“棘盆灯”。

百余丈的位置都用棘刺缠绕起来,谓之“棘盆”,做成灯底,里面有两根长竿,竿上糊着各种百戏人物,祝陈愿仰头,那人物在夜风吹拂下飘摇,好似飞仙。

里头还设了高余几丈的戏台,旁边有数千盏灯笼围着,上头还有官府安排的绝艺者表演。

灯火辉煌,锣鼓喧天,众人的狂欢夜才刚拉开序幕。

作者有话说:

焦缒后面那个字是错的,因为识别不出来,打上去是问号,才用了相似的字。

本来想把元宵灯会给写完的,写的不是很满意,删删减减了很多遍,最后还是没写完,这章回头可能会把一些句子给再改改,有时候更新时间不固定,还请大家见谅,感谢支持。

第11章 酥琼叶

汴京人爱看灯,更爱图个热闹,哪怕是寺庙里远离俗世专心诵经的僧陀,也有流连于灯会中,不能免俗。

祝陈愿也爱看灯,要她说看到精巧的灯笼就跟发现上好的食材一般,都让人心动。

福州灯莹洁,白玉雕成,玲珑剔透,苏灯用五色琉璃制成,大而炫目,羊皮灯精巧,万眼罗灯最摄人心魄,更别提旁的镜灯、坐车灯、字灯、走马灯…

好似天上星都落到地上,化作万千灯盏,月色花光,美不胜收。

祝陈愿的目光从灯山上移开,全汴京精巧夺目的灯笼全都扎缚在上头,看得人眼花缭乱。

“岁岁,你瞧!”

宋嘉盈凑近她耳边大声地说,声音穿过乐声人声直抵祝陈愿的耳朵,把她吓得肩膀连带着整个身子抖了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