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1 / 2)
赵桓皱起眉头来:“怎么会少了一半?陈俊卿呢,让他来见朕!”
“他在外面。”
赵桓扫了一眼旁边的王奎安,王奎安心中一凛,他感受到了皇帝目光中的怒意。
连忙行礼,转身便小跑出去。
出去后,见转运官陈俊卿便在外面侯着。
他给陈俊卿使了一个眼神,后者心知肚明。
这陈俊卿是靖康十二年的进士,可是正儿八经的学霸,皇帝一直十分赏识他的才能。
否则怎么可能以他二十九岁的年龄,就让他负责了御林军西征的转运官。
陈俊卿走进来,行礼道:“臣参拜陛下万安。”
赵桓心中有怒火,但语气却是如常:“陈卿,粮草为何减了一半?”
陈俊卿不敢辩驳,他从袖口掏出一封信,呈递给赵桓。
这信正是高昌经略使李光写的。
宋军此次西征有两条粮草线,一是高昌,二是北府。
高昌由李光负责,北府则由陆宰负责。
这两地的粮草,都是从河套运过去的。
河套本身是粮食生产旺盛的地方,但也需要从中原和南方调派。
不过,按照这几年朝廷的规划。
早在几年前,就有大批粮食被源源不断运输到河套路。
在河套路建立了大型屯粮仓库有百余座。
再加上从中原到河套路的公路网基本已经完成了,要运输粮食轻而易举。
按理说,不会出现粮草短缺的问题。
赵桓看完李光的信,剑眉已经锁起来。
按照李光的说法,从河套路调来的粮食突然减少。
这一半的粮食已经是高昌的极限,如果再增加,高昌的民生会崩溃。
唐恪在搞什么?
这个时候掉链子?
不可能!唐恪办事一项以沉稳著称,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差错。
除非是发生了别的事?
赵桓心头一沉,预感到后方肯定出事了。
赵桓渐渐舒展开眉头,语气平和问道:“现在的粮草,还够多久?”
“回陛下,尚有两月。”
赵桓沉默片刻道:“此事是绝密,谁若传出去,朕诛他九族!”
“是!”
入夜,赵桓在营帐中辗转反侧,直到很晚才睡着。
这一仗,必须尽快打完。
绝不能和耶律大石打成胶着战。
但也不能急功近利。
第二天,赵桓像往常一样检阅军队,和将军们一起讨论佯装渡河之策。
岳飞则在东线的渡河之战中,与耶律大石麾下的大将耶律德元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鏖战。
大宋在这里投入了三十二万大军,岳飞的军团全部推进到了这里。
连营绵延无尽,从远处看,像起伏的波浪。
士兵们每天操练,声音像是海啸一般。
短短的半个月,宋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河边已经修建出十几艘小型战船。
还有二十几艘的框架已经搭建出来。
随军出征的工部官员们,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睡好觉。
全军上下,就像钢铁铸造的铁人一样,在全力执行着岳飞布下的计划。
距离上一次的渡河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