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抛砖引玉(1 / 2)
“立波叔,你也说来听听吧,有没有见过比较正规的玉石作品?”
陈三顺开始把矛头指向了王立波,其实就是想通过王立波,引出龙珠的事情。
王立波刚想说什么,就听到王浩生道:“他能见到什么好东西,基本上都是店里的玉器呗。”
王立波见二哥这么说,显然是不想让他提起某个东西,于是,他也笑了笑,道:“的确跟二哥说的一样,没见过什么特殊的玉器。”
“我倒是见过一个比较特殊的东西,玉龙,你们听说过吗?”
陈三顺道。
“玉龙?”
王多宝深吸了口气,而朱芸也是如此。
这家伙之前一直在问玉龙的事情,但只是说他对这方面的比较爱好,她也没多想。
现在在王多宝这里也提,应该是真的痴迷于玉龙无疑了。
“嗯,我一直对玉龙都有研究。”
陈三顺道。
王多宝倒是饶有兴趣地问道:“小陈,你是怎么认识玉龙的?我对玉龙的认识,也是从一个朋友的口中得知的,毕竟玉龙这玩意非常值钱,听说他的真实价值,比他本身玉石的价值,还要贵十倍以上。”
“实不相瞒,我是搬山派的后代,我祖先留下一本笔记,上面就记载这玉龙的相关资料,只是资料非常简洁,没有多大的有用的信息,只是将玉龙微微讲解了一下,从资料上可以看出来,这玉龙是在战国之前就有了,身长四米半,龙身直径达到了二十五厘米,全身都是用羊脂白玉打造而成,上面的雕工精致,手艺超凡,巧如天工。”
陈三顺接着道:“但那只是祖先的描述,具体有没有这么神奇,还是扩大化了,我也不清楚。”
陈三顺突然看向了况杨,继续道:“况杨哥,应该也知道,我曾经去过一趟羊城,跟几个考古人员下过一个墓,因为热爱,我只是想亲眼看看玉龙,不料,最后发现那玉龙是假的,只是在表面镀了一层一厘米厚度的羊脂白玉,价值不超一千万。”
“而且,最后还被盗墓的给打碎了,实在是可惜。”
陈三顺笑道:“当时估计况杨兄的老大江云浮,也是误会了,以为我获得了真玉龙,于是让他们亲自去墓里探看,应该已经证实了吧。”
听到这里,王多宝看向况杨。
这家伙和徐坤并没有把这些信息告诉他,而这些信息,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况杨知道王多宝有些生气,急忙解释道:“王总,之前没跟你说,实在是对不起,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陈三顺,自然就觉得没必要说了。”
“没事儿,现在知道也不迟。”
王多宝话锋一转道:“没想到,小陈经历这么丰富啊,是我小看你了,你跟江云浮都打过交道了,我还以为你是个小人物,怪不得鉴定原石这么有一手,原来是实打实的高手。”
这下朱芸的脸被打得啪啪响,连王多宝都承认了陈三顺的厉害,她之前还吹牛。
“呵呵,王总过奖了,以前的事情就别提了,接下来何去何从,才是我现在所想的。”
陈三顺马上就绕回了原来的话题上:“玉龙,是我见过的最好玉石珠宝作品,单单是一身的羊脂白玉打造,别说是战国之前了,就算是现代,这羊脂白玉,也能值百亿以上吧。”
“嘶~百亿!”
众人惊讶无比,就连朱芸也是有些惊讶。
玉龙他听老爸说过,当初是他们祖先从一个老外那买回来的,原本他以为玉龙是老外工匠弄的,没想到,竟然是华夏的作品。
“如果小陈了解的资料没有错的话,这玩意可能不止百亿了。”
王多宝道:“龙原本就是咱们华夏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气运,古代弄出来的龙,都是有这种象征意义的,如果玉龙是战国之前弄的,已经是国宝,具有历史意义,加上战国之前的羊脂白玉开采技术比较差,能弄到如此多好玉,是非常艰难的,而上面要是雕工惟妙惟肖,肯定出自大家之手。”
“这几天综合起来,玉龙是一具具有历史意义珍贵无比的国宝级文物,价值千亿也不为过。”
王多宝总结道。
“千亿!”
大家再次惊呆。
而朱芸也深吸了口气,没想到当初爷爷买回来的东西,竟然如此有价值,听老爸说,是以普通的羊脂白玉的价格收的,当时老外貌似很需要钱的样子,而因为价格昂贵,在座的很多富翁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就被爷爷捡了个漏。
要知道,当时的钱,就相当于一百多亿,试问,就算现在的有钱人,让他们随便拿出一百亿来,也是非常艰难的。
那可是流动资金,不包括投资的,以及入股的那些,而是随时可以进行交易的钱,就算老马,也未必能一下子拿出一百亿来。
所以,玉龙最后被朱富贵拿下,就顺理成章了。
陈三顺之所以冒险说出玉龙的真正身份,是想来个一石三鸟之计。
第一,是想让朱芸知道玉龙的珍贵,以这小妞的性格,很可能会被说服,一起去对玉龙进行探索,求证。
第二、陈三顺是想让王多宝对玉龙起了兴趣,为后面提出龙珠埋下伏笔,这样才能顺理成章,而不被怀疑。
第三,陈三顺是想说给另外一个人听,那个人就是况杨。
况杨是江云浮的人,一直在追寻玉龙,觉得他陈三顺可能知道真玉龙的下落,这一次,就让江云浮彻底死心。
“是的,应该能价值千亿。但真玉龙到底在哪里,还真不清楚。”
陈三顺显然没有说穿。
这时候,况杨忍不住了,说道:“羊城有个传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跟在座的朱小姐有点关系。”
“跟我有什么关系?”
朱芸心中喊坏,知道况杨可能知道他们朱家的一些秘密。
那件事在五六十年前,应该有不少人知道,但这个年代,知道的人应该很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