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粗暴。
蔡邕觉得可行,于是匆匆离开了。
“老师,如果你排名和预计的不一样,还会更改吗?”周不疑道。
“怎么,你对我的实力,没有信心?”刘可道。
“非也,只是孔明等人,实在是太耀眼了。”周不疑道。
“你知道就好,以后扬州的新生一代,就是他们了。”刘可道。
怪不得老师这么郑重地拜访!
周不疑万分羡慕,如果他不是老师的弟子,恐怕也会有这样的待遇吧?
只是,如此一来,失去的更多。
他之所以能够在扬州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东阳侯的弟子这一身份。
否则,他不过是有才华的童子罢了。
蔡邕取经归来,三人立刻进行评分。
筛选下去两人。
可是依旧有三人并列!
这就令人为难了。
“此人不计算学,给个探花就是顶天了。”司马徽道。
于是,最终只剩下两人。
蔡邕本想继续拜访刘可,但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显得太无能了?
蔡邕略一思索,道:“不妨公布这二人考卷,让参与科举的学子投票。”
既然他们无法抉择,就让大家一起来决定。
这样一来,也能服从。
“如此一来,岂不是可以拉票?对人不公吧。”孔融道。
大家都参与进来,当然也包括这二人。
“拉票?正好!一旦发现,直接第二名,如果人品心性太差,直接落榜也不为过。”司马徽道。
“好,就这么办!”孔融也赞同了。
当然,这件事需要向刘可汇报。
“此事不妥。”刘可直接表示反对。
蔡邕非常意外,刘可不该如此不近人情。
“这些考生都是科举人,让他们参与,只会乱了秩序。让扬州官员投票,这样更加合适。”刘可道。
这个方法,更加稳妥。
蔡邕非常佩服,自己的女婿,总是这么睿智。
现在扬州的官员,都是考生的前辈,让他们评价投票,谁敢有意见?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到了刘可这里,完全反过来了。
刘可不允许并列的情况出现,所以东阳城都被动员起来。
大家都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让蔡邕等人都无法抉择。
很快他们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
这篇《阿房宫赋》果然深得人心!
“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啊!”鲁肃夸赞道。
“的确,我不如也。”徐庶自叹不如道。
如果自己遇到了这样的对手,第一名会不不保不住?
现在徐庶在扬州,可谓是标杆一样的存在,现在就连他也没有信心战胜这样的对手。
“算学成绩满分?就是儒学差了一点。”贾诩喃喃自语道。
谁知道郭嘉听到后,忍不住猜测道:“你们说,这个该不会是主公吧?”
刘可的一篇《洛神赋》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郭嘉的话一说出口,大家都来了兴趣。
“不可能,《阿房宫赋》明显嘲讽主公来着。”贾诩道。
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