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章 榨干日本(1 / 2)

加入书签

日本越后国贫脊的山地间,星罗棋布的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水田,农民们顶着北太平洋夏季炽烈的阳光,在水田中间辛勤的劳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土地狭小地方贫瘠,农民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当时没有耐寒稻种,越后只能种单季稻,每家人父亲儿子女人总得七八口,最多能租到二十来亩水田,一亩田不到二石的收成,全家人春种秋收所得不过四十石米,其中又有三分之一要交给御家人地头,三分之一给村里的地主,自己剩下的不多十三石左右,摊到人头上,往往一年不到两石口粮。

两石,不到一百二十公斤,按现价折合人民币四百元,就是鎌仓幕府时代一个普通日本农民维持全年生活的收入,其贫苦可想而知。同时虽然日本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它的造船技术十分落后,用搭接法建造的船舶在中国只能称作小舢板,故而渔业极其原始,无法为和人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所谓“名字带刀”的守护、地头们,一日三餐比农夫也好不了多少,白米饭、味噌汤、腌小鱼、干海菜就算很丰盛的一顿了,逢年过节才吃得上新鲜的鱼、肉。由于食物极度匮乏,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酿酒,所以酒精度数很低的日本清酒,“名字带刀”挺胸叠肚的御家人们,也决不可能开怀畅饮,只能用极小的瓷瓶子盛装,手指头大小的酒杯饮用。肉也十分稀有,唐朝在中国就流行鱼脍,松江鲈鱼脍大大有名,传到日本就改作了寿司——米饭团上铺一片薄薄的鱼或者肉。没办法,整块鱼吃不起啊!就米饭团上铺片鱼肉,都是贵族武士才能享用的美食哩!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能叫和人半夜梦中笑醒的美事。说到底,许多大名鼎鼎的贵族武士,生活水平还赶不上北宋年间开封城的守门小吏呢。

穷困、贫瘠的影响深入了和族的血脉,抢夺资源和土地,成为整个日本民族两千年如一日的追求。唐朝白江口、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侵朝鲜、满清末年的甲午战争、二十世纪中叶的全面侵华,这个岛国上的民族一次又一次的试图掠夺土地和资源……

靠近大路的水田属于浅井三郎家耕种。浅井并不是姓,而只是个阿猫阿狗的外号,他的儿子就一个叫村口一夫,一个叫黑田次郎,什么村口黑田就和狗剩、铁柱一个性质,大家随口胡乱起的个小名。这个时代,只有武士们才能“名字带刀”,名字就是指拥有自己的姓氏、苗字,带刀就是挎着刀上街行走,至于老百姓嘛,反正整天泡在水田里劳作,也没有高贵的血统传承,有个阿猫阿狗的称呼就够了。

浅井三郎就带着大儿子村口一夫,弯着腰在水田里劳作。本来瘦削矮小的身躯,佝偻着腰,显得更是小的可怜,头上蒸笼似的大竹笠尽管能挡住炽热的阳光,但却让头顶的发髻里热得可怕,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水田里,成为滋养水稻生长的一部分营养。

没办法啊,听地头老爷说,征夷大将军发了那啥“异国征伐令”,本来是在南九州搞的,没咱们本州北面的越后什么事,毕竟鞑虏再怎么凶狂,也不会舍近求远跑到这里来嘛。可是自从足利家时老爷从肥前的异国警固番役头改任越后代,咱越后也搞了异国警固番役,各处御家人守护老爷家中的武士,每天挎着刀训练、巡查。

豢养武士要钱,购买装备要钱,集中起来训练更是要钱,老百姓的税粮便跟着涨了半分。可别小看这半分,以家里每年收四十石而论,便是整整两石,一个人的口粮啊!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么?

要不是小儿子黑田次郎去新泻给汉人做活,家里真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了:要么等死,要么参加恶党抗税。幸得黑田小时候跟着高僧学过几天汉话,仗着这点路道去汉人那儿挣钱,省下了一人份的口粮,才能勉强挨下去呢。

这才去了一个半月,黑田就托人寄回家十个圆溜溜的铜板,浅井还当每个铜板就是过去一文钱呢,心说如今大宋钱做的这么大了,天朝上国的东西,真是越做比以前越好啊!

结果拿阵上一问,差点没把他吓死:这钱叫做十元,折三百零八文铜钱,十个便是四贯铜钱,能买四石大米!

我的妈呀,难怪地头老爷说起汉人,都赛如高天原上的神仙,儿子才去个把月,就挣到够两个人吃一年的钱,这样看,汉人老爷真正不得了哇!

只不知,替汉人老爷做事,有没有什么讲究,是不是烦难呢?

一点也不烦难。与佐渡岛隔海相望的本州岛越后郡新泻春日山城,与大海之间的平坦地域,黑田次郎正呼呼喝喝的指挥人运石头、打地基,建设码头、仓库等设施。这些民夫发给五十元汉钱,可买到一石百米,工头发八十元,而他这位总管通译,则是一百五十元钱!

哈,汉人老爷的钱真好挣,跟汉人干事,更是光荣无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