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20之时尚女王 第40节(2 / 2)
在淘宝还能看评价,现在根本就没评价,全靠经销商一张嘴,玩命的吹。
中间也有许多坑,比如售后服务的细节,有些卖的贵,只收零件费。
有些看似便宜,上门跑一趟,哪怕是来拧个螺丝钉,也要收上门费。
刘嘉又不敢把这事交给其他人办,锦儿、彭举和郑不艾都没有丰富的被坑和坑人经历,未必能想得这么周全。
为了不掉坑,只好自己辛苦些。
当然在谈的时候,刘嘉也把锦儿带在身边,让她跟着多学多看。
说,就是让锦儿提高自身能力,不要一辈子只局限于做基础实际工作。
实际,想把锦儿赶紧培养上来,不能只累死她刘嘉一个人。
彭举和郑不艾对此事也很有兴趣,郑不艾甚至把他的一个姓李的朋友也带过来,说一起见识见识资本主义的商业是怎么坑人的。
听说他们回去之后,还认真的做了一个中外商人的对比,由此分析不同国家凝聚出的民族性。
结论是:商人在逐利性方面没什么区别,行为上有个体差异。
还没等刘嘉挑选出合适的缝纫机厂家,就接到了一个来自瑞士的电话。
是她之前去苏黎世的时候认识的银行家。
“听说你要大量采购缝纫机?”
不愧是银行家,开门见山。
刘嘉也没什么好遮掩的,她大大方方承认:“是的,有什么好的厂家可以推荐吗?”
电话那头传来笑声:“哪些厂家好,我怎么会比你这个专家知道的多?我想了解一下,你采购缝纫机,使用的是现金交付吗?”
当然是现金,不然呢,还有缝纫机期货吗?
刘嘉应了一声:“是现金。”
电话那头马上跟进:“现金是每个商人最看重的东西,能够保持现金持有量,对做生意非常重要。
我可以提供低息贷款让你采购缝纫机,最大限度的保留现金。以你的信用,只需要简单签定一个协议,不用提交抵押物就可以获得十万法郎的贷款,我可以马上把钱打到你指定的银行户头。”
刘嘉对这种套路很熟悉,怎么可能不提交抵押物,只不过押的不是实物,而是emma’s house的名誉。
不过对方说的也没有错,资金周转,有时候就差着那么一口气,可能就把一家店给憋死了。
银行家会主动找来,说明自己的信誉还不错,就算不借,也可以先问问。
“低息贷款啊?那利息有多低呢?”
对面报了一个数,刘嘉把利率记下来:“嗯,好的,我要找我的会计师好好讨论一下,如果有任何进展,我会与你联系。”
挂了电话,刘嘉盯着写着利率的那张纸,她有个鬼的会计师。
她活了这么久,除了房贷车贷之外,连花呗和信用卡都是准时在免息期还干净,没有让银行赚走一分钱利息。
没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考虑要不要借钱做生意。
她在纸上写写算算,得出一个结论:利息要是再低一点,贷款运营对她来说是有益的。
记得最初房地产还不够热的时候,各家银行对房贷的利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折,或是其他的优惠。
不知道法国的银行业是不是垄断,绝不打折。
从现在的情况看,欧洲银行业属于自由竞争市场,应该不至于垄断得起来。
刘嘉在心里想好几个问题,决定去巴黎那几家银行问问情况,有没有可以打折的余地。
进了几家银行,刘嘉受到vip待遇,听说emma小姐到了,银行最大的经理一溜烟的跑出来,听说她要贷款扩大经营,他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法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穷死了的德国迟迟没有拿出战争赔款,他们这战胜国的军费窟窿没有堵上,民众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低下。
只想存钱,根本就不想借钱。
银行可不是靠把钱埋在地里发芽生子发财的,他们也得把钱放出去,才有利息可以吃。
穷人想借,他们不敢借。
只有那些有资产抵押的有钱人,才是他们借钱的对象。
刘嘉这种有名望有资产的商人,更是优质客户。
他们急于把钱借出去,也顾不得什么银行应该有的体面,用印着自家银行抬头的纸笺,写下可以给刘嘉的利率,眼巴巴地看着刘嘉,希望她点头。
“谢谢,如果我有进一步的需求,会与您联系。”
刘嘉手里就直接拿着那些纸,进不同银行去问。
有的银行经理看见刘嘉手里拿着另一家银行抬头的信纸进门,直接把那家银行写下的利率划了,在旁边写上更低的数字。
就这样,银行们卷起来了。
刘嘉得到了低息贷款的打折、折上折、折上折上折。
折到不能再折之后,就是各种附加的优惠条件:延长还款期限、免除部分滞纳金……
刘嘉往回走的时候,手里握着的利率已经远低于她此前预估的心理预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