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妃嫔解散后也姗姗来迟,请了个安,坐在了太皇太后的面前。
太皇太后放下茶杯,搁在桌子上一响,她低声说道:“皇后现在的病情,皇上可都清楚?”
太皇太后把太医诊治的记录放在了二人面前。
上面的字迹几乎已经证明现在看上去精神奕奕的皇后是强弓之弩的状态。
康熙点点头,拿过来翻了两页,心下有些许吃惊,也叹息一声,说道:“皇祖母,我也劝过皇后好生休息,但皇后念着宫里的这些事情……”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康熙,知道康熙是在说钮枯禄氏把宫权看的紧,劝不下来,贪恋权利。
太皇太后转了转手上的佛珠。
真的有皇帝劝不下来的人吗?
太皇太后慢慢的把有些发黄的眼珠看向了地板上的裂缝,低声说道:
“遏必隆已去,再者皇后任命以来,也是为皇上尽心尽力,也当真聪慧至诚。”
太皇太后能给钮枯禄氏说这么多的好话,是因为她当真不喜欢赫舍里氏,也就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
赫舍里氏在时,弄得这宫里乌烟瘴气,上下不安宁。
太皇太后倒是想管,但是她了解康熙,这个时候主动下手去管理,只会让赫舍里氏挑拨自己和康熙的关系。
自己一手养大的孙子,太皇太后心里和明镜儿似的。
索性整日里在慈宁宫吃斋念佛,眼不见为净。
而有了钮枯禄氏的管理之后,康熙的子嗣都富裕了起来。
太皇太后是舍不得钮枯禄氏就这么操劳病重的。
再说了,康熙已经病去了一位皇后。
若是钮枯禄氏再病去,接二连三的,对于康熙来说,也并不好看。
康熙拿起太医的诊治记录,垂下眼眸,忍不住握紧了诊治记录。
第26章 猜意鹓雏竟未休(下)
“皇上起驾。”
随着太监的一嗓子,康熙的身影缓缓的从慈宁宫消失。
太皇太后放下佛珠,而她的侍女苏麻喇姑贴心的递上了水。
“遏必隆倒是走得爽快,留下他的女儿在这儿补了东墙,补西墙。“太皇太后叹息一声。
苏麻喇姑和孝庄一路走来,对当年的事情也清楚。
苏麻喇姑安慰道:“皇后娘娘是聪明人,定能让万岁爷平心顺气。”
当时先帝顺治总共给康熙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三个满军旗上三旗的人,有钮枯禄氏遏必隆,赫舍里索尼,鳌拜以及一个正白旗的人。
鳌拜的功勋随着时间越来越多,连幼年的康熙都敢呵斥。
索尼直接养病在家避其锋芒,而遏必隆还是个骑墙派,对于如日中天的鳌拜给点好处就拉拢了。
鳌拜便故意诬陷辅政大臣里那个正白旗的人,排除异己。
这个时候的康熙处境就极其不妙,当时是赫舍里和钮枯禄氏都把女儿送进了宫里。
太皇太后通过皇后把赫舍里索尼一家绑在了康熙的身上,随之赫舍里氏一族便壮大。
但是当时的遏必隆可就不服气了。
遏必隆动不动就是,“你的女儿还是庶女,也配当皇后,你一个庶女压在了我宝贝女儿的头上,我不服。”
太皇太后揉了揉眉头,无奈。
人家赫舍里一族把女儿送进来,正新婚浓情蜜意的时候,有这个枕头风天天吹着,你遏必隆何必呢。
现在遏必隆受到鳌拜的牵连虽然死了,康熙心里肯定还是对钮枯禄氏一族当年的左右摇摆,心里有芥蒂,而皇后钮枯禄氏便是最直接的殃及人。
即便在后宫众人眼里康熙凡事都敬重皇后钮枯禄氏,两个人也相敬如宾,但这中间的缝隙是填不平的。
皇后也聪明。
在此三藩平定的关键时期,提出了为遏必隆修家庙的事情。
康熙一眼看到了家庙背后真正的意义是嘉奖有功勋的人,是为了让平定三蕃的将帅士兵们更有底气,也能够很好的拉拢八旗。
这才让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和。
“真是冤家啊。”
太皇太后的思绪收回,没有再想这个烦心事了。
反正她也已经劝过康熙了,康熙这阵子忙于三藩之乱的事情,对于后宫的事情也有些疏忽,但康熙也是心有七窍的人。
这事儿两个人谈一谈,康熙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兴许就能让皇后钮枯禄氏不用这么拼命了。
“老祖宗午睡会儿吧,年轻人的事情您操心不完。”苏麻喇姑一看太皇太后皱了皱眉,便赶紧把太皇太后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