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异爽文中的工具人觉醒了 第151节(1 / 2)

加入书签

“求大人饶这些百姓性命,只需半月,我们就能证明……”

几位书生连连求情,神情悲痛,当真好一个仁慈大义心肠。

让周围百姓不禁有些动容,再看刑场上凄惨哭嚎喊冤的那些人,一声声都是悲戚,不少人都心软了,开口帮忙。

不过半月而已,倒也不是等不起。

民声不能不听,那县令大人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若是真的证明这些人只是病症,而非诅咒,此事上报,对他来说也是政绩。

“好,既然如此多人的都帮忙求情,那本官便给你们这个几月。但你们记住,半月之内,若是你们无法证明,本官定当按照律法,治你们扰乱刑场之罪。”

县令大人顺着台阶下。

一场行刑就这么被反转阻止,没有来得及被砍头逃过一劫的囚犯露出劫后余生的表情,看向几位愿以功名和性命救他们的书生,感激得不行。

被诅咒的囚犯重新被押回大牢,几位陈情的书生跟着县令去了县衙。

等到正主离开,周围的人群却还没有完全散去,继续刚刚的事情议论,不过重点从被诅咒的囚犯身上,转移到了那几个书生身上。

“诶,刚刚那几个求情的书生是谁啊,为了救那些个被诅咒的人,竟然用自己的功名和性命做担保,真是胆大。”

“不是胆大,是仁义,那些人说不定不是诅咒,真的是病症呢……”

“我知道那个为首的蓝衫书生是谁,那就是我们城里有名大善人,夏家的三公子夏高丰。我去夏家做短工时,看见过。”

“啊呀,那就是夏家的三公子啊,早就听说这位三公子不仅仪表堂堂,才华出众,没想到还如此义薄云天,当真不愧是善人之家的公子,佩服。”

“可不是,几十年前我们这边旱灾,全靠夏老爷带头捐出了自家所有存粮救了大家,不然当时我们这里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这些年每月十五,还都会在府邸门口给贫苦百姓和乞丐施粥,十年如一日啊。”

“希望刚刚夏公子他们说得都是真的,真是病症才好,若不然,夏公子这般仁义公子赔了性命,才叫人叹啊……”

众人十分感叹。

尽管大多数人做不到自己如此发善心,可对于真正愿意站出来,用自己生命去救别人的,还是很佩服,诚心希望对方好的。

白湛等人站在人群中,将大家的议论听了个遍。

几个书生的行动方向是正确的,那些囚犯的大脖子病都并不严重,只要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补充足够的碘元素,还是很容易治好,不出意外,这群所谓被诅咒的囚犯,命是保住了。

所以,他们之前对女鬼说的机会在这些囚犯身上的猜测,是不成立的。

大家有些泄气。

肚子还有些,不少人都“咕噜噜”响了起来,这让众人脸色都变了变,意识到什么。

“这地方的时间流速好像不太对劲儿……”

他们今天出发之前都是吃饱了再走的,来到学校到现在也不过两小时,肚子竟然就饿了,这是不正常的。

虽然他们为预防被困的局面,身上也带了吃的,但也就是两天的量,按照现在这么快的饥饿速度,身上的东西根本顶不住啊!

天师虽然会术法,可没有真正得道之前,依旧是凡胎,不能少吃喝的。

“看来找到线索之前,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解决以后的……吃饭问题。”

“可问题是这样的东西能吃吗?”

众人面面相觑。

白湛揉吧揉吧脸,打断众人,“这里的东西能不能吃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我们首要问题应该是找个落脚地。”

就算这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但就这么站在大太阳底下也不是事儿,世界是假的,但他们的饥饿和受到的伤害却是真的。

秦靳渊想到什么,“我们好像没钱。”

卓明等人:……不就是个幻境而已嘛,女鬼前辈你何必如此较真呢!

第113章

大家现在所处的世界虽是个幻境,但所附带的饥饿、寒冷、炎热等等反应,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没有想到办法离开之前,首要目地是生存。

只是短时间内白湛等人孤身而来,身上除了法器和少量食物,什么东西都没有,别说解决之后食物的问题,就是现在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不好找。

最后没办法,众人只能寻了个无人的破庙暂时将就一下,再从长计议。

接下来几天,白湛众人便开始分头行动,一边到处勘察这邕城的情况,寻求离开的突破口和机会;一边想办法赚银子维持生计。

否则按照这个地方的法则,他们要是真当普通幻境对待不吃不喝的话,恐怕在找到离开的线索之前,就先直接饿死冻死了。

而这几天内,邕城里也因为之前那些大脖子病的囚犯事件十分热闹。

那群囚犯中有病情较轻的,在短短几天的治疗中,就明显看到了效果。虽然还没有宣布最终结果,但这已经能够证明那几个求情书生说的话,多半都是真的。

也因此,城里的讨论之声日渐壮大,所有百姓都对那几个书生充满了溢美之词,赞叹仁义。

其中被赞美得最厉害的,自然当属那个带头的夏府三公子夏高丰,夏家本就是城里有名的大善人,夏高丰此举更是把自己的名声推到了顶峰。

“夏三公子当真是仁义啊,若不是他,那几十个可怜的百姓就要枉死了。”

“听说全是因为夏三公子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根据那些什么风土人情的地志书,才知道那些人是得了病,而不是中邪。”

“那是,夏三公子可是我们邕城有名的才子,上次乡试还考了解元,这是真材实料……”

百姓们对夏家的好感因此增长了数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