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 黑暗奥林匹克(2 / 2)
一个弄得不好,就是惹祸上身。
连本国政府都未必容得下敢于破坏规则的人。
对于洛克希德下的套子,林默虽然一眼就看出来对方没安什么好心,可是他还是对这个国际飞行员死亡格斗赛非常感兴趣。
从情报组从国家战略情报网里调来的机密资料里,再加上林默从沈飞与成飞那里旁敲侧击,得到的一些堪称国家机密的信息里面了解到这项赛事真正的源头,其实起始于1891年。
“司法决斗”(judicialduels)曾经在西方一度兴盛。
在欧洲社会早期(约公元11-15世纪间),当法庭上控辩双方证词矛盾,又无其他证据可辨其真伪时,就会通过决斗来解决。
当两人争执各不退让时,矛盾无法调和时,就会约定时间、地点,邀请证人在场,使用致命武器的正式格斗,它通常是一方伤害或侮辱另一方的结果,是欧洲旧时的一种习俗。
当时的人认为正义的一方会得到神灵的庇佑,使其具有强大的力量战胜对手。人们笃信神灵是英明公正的,
因此决斗获胜方必定清白无辜,而落败方,或者退缩者必定有罪。
直到16世纪罗马天主教进入全盛期后,教会才进行干涉,教会认为凭武力定胜负对体力弱小者不公,违反了基督教非暴力原则,是对上帝的藐视。
教会甚至规定死于决斗之人不得葬于教会墓地。并且英法等欧洲国家也进行了司法改革,禁止司法决斗。
可是数百年的影响,这种通过决斗暴力解决矛盾的方式一直根深蒂固,甚至影响深远。
对于19世纪前的欧洲人来说,决斗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意大利诗人菲利斯.卡罗.卡瓦洛蒂、数学史上最年轻、最富有创造性的天才埃瓦里斯特.伽罗华都死于决斗。
1804年7月11日清晨,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与副总统亚伦.伯尔的决斗中身亡。
1806年5月30日,第七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干掉了著名决斗者查理斯?狄金森。
同一时期的英国历史上,也有四位首相参与到决斗之中,分别是第二代谢尔本伯爵威廉.佩蒂(1780)、小威廉.皮特(1798)、乔治.坎宁(1809)、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1829)。
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也是决斗的高手,号称“铁血宰相”冯.俾斯麦更是把决斗当成家常便饭,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人决斗过27次。
连林肯总统都曾走上过决斗场。
1566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发布了一道严厉的法规:任何参加决斗的人都要被处以死刑。
但法律似乎无法遏止人们对决斗的热情,在随后的30年里,巴黎依然有上万人死于决斗。甚至连席卷一切的大革命也没能改变决斗的风尚,只是让人们把决斗的起因从荣誉、女人转移到了政治上面。
决斗不仅仅是个人间解决矛盾的强力办法。
不满足于个人单打独斗,欧洲大家族争夺利益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主要游戏规则,逐渐演变成了小规模战争甚至是倾国大战。
战场成为他们利益重新分配的最好擂台,或许是荣誉、领土、权力、人才、技术和财富或是其他方面。
最开始是宏大壮观的骑士对决,再是惊险火爆的火枪手战阵,多兵种混合交战,战争、战役越演越烈,哪怕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有利益集团大火拼影子。
被那些庞大势力染指,个人间的决斗也变得不再纯粹,“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决斗死亡何尝不是沙皇的指使,数学天才埃瓦里斯特.伽罗华也同样是保王党的阴谋
1891年,由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带来的灵感,一些蜇伏于阴影下的阴暗势力借着一些颇具影响的家族为了争夺利益进行私下决斗或者小规模战争,干脆组建了高规格的半公开战争竞赛,甚至可以说是战争奥林匹克大赛。
没有亚军,没有季军,只有冠军才是最后能够活下来的参赛者。
ps:和上一本《国破山河在》一样,不要漏过每一节。伏笔处处都有。请打赏打月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18wenku.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