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节(2 / 2)

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文岚还是竭尽所能地回忆相关信息。

中国是个地形非常复杂的国度,三级阶梯,北部平原,南部却多丘陵地貌。即便是农作物,也是差异明显。南稻北麦,东水西旱,发力点各不相同。

身处迷雾中的文岚,只能用最愚笨的办法,试图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想起,希望借此散落在记忆中的知识碎片。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关键人物,袁专家。

李文岚记得曾看过的袁专家个人传记写过,袁专家关于水稻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发表在十年浩劫之前。一群陌生科研管理人员看到了这篇论文后,逐级推荐,使得时任国家副总理兼科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得以看到,并专门发函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予以支持。

后来,这篇论文得到国家科委的重视,并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保护了袁专家。当时,袁专家不重视政治,只专注于业务,被□□被整治。正当袁专家准备被关进牛棚时,当时的工作组在进一步处理其问题并查看他档案时,意外发现了那份函件。了解到袁专家工作的重要性后,工作组王组长决定停止□□,转而支持他的科研工作。

按照这个时间线,袁专家现在应该还在水稻田里研究水稻,准备写论文。距离发现在海南发现野生雄花败育株,还有差不多十年。

这,鞭长莫及。

其次,化肥和各种生产辅助工具。

这个,文岚似乎依然帮不了什么。

因为,所有的生产都涉及一系列的工业,不是一两个点突破就可以改变的。我国建国初期,只有两个技术老旧的化肥厂,肥效低得可怜。建国后,国内一直在建设化肥厂,努力地提高化肥技术。但,化肥不是想生产就能生产的。

氮肥和磷肥都要先合成氨,才能生产各种化肥。而氨最初是为了制造□□,所以,要制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其实跟制造大炮差不多,都需要合金钢无缝管。要得到符合高韧性、高抗爆性和抗腐蚀性等基本要求的材料,规模化生产,还必须拥有一流的焊接能力。而这就需要一整套冶金技术,以及一系列高端设备,例如大型电弧炉、高压水压机、大型卷板机等。制造能生产合成氨的高压球罐,就能制造核潜艇的耐压壳。

这一切,都有待于我国钢材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再次,与粮食生产,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水利工程。

这个,政府和人们一直都在做,没有一刻放松过。

当时,国内一穷二白,没有工程机械,人们就用肩抗背抬,硬生生地凭空挖出一条条大水渠。虽然叫做水渠,可实际上有不少水面宽阔,流量惊人。江苏淮安的苏北灌溉总渠,当时单凭人工挖掘,半年多就生生挖出一条水面宽80米,日常水流量达到五分之一个黄河的水渠。

湖南军民携手,圈山为湖,修建内有数十座山陵的大水库。水库可供城市居民用水,可供矿场生产用水,必要时可以提供给军工作为洗矿炼制武器的军事水源。

50年代和60年代初,各地每年冬天都要搞大会战。各村出动劳动力,参与各运河、沟渠和水库建设。成千上万的村民,挖河道、挖水库,红旗翻飞,口号不断。

后世有人统计,惠及后世的水库和运河,有半数以上,都是这一时期修建完成的。

单是1960年1月份成功截流的黄河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和1960年2月合龙截流的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就都属于大型工程,这两大水利工程就能形成两个面积多达1千万亩的黄河平原灌溉网和山区扬水灌溉网。刘家峡水利工程更是可形成面积多达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水库,蓄水多达四十九亿立方米。

以上种种,都在李文岚的能力范围之外。

笔记本都快划破了,文岚依然没能找到一点头绪。

文岚决定还是出去走走,换换思维,看看能否有新的思路。

拉开随意门,文岚便嗅到熟悉的海水腥味。

靠在门口倾听片刻,依旧只有浪涛拍案的声音。

不过,这也正常。本来地球上的海岸线就非常长,而且很多地方大部分时间是渺无人烟的。即便是有人居住的岸边,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人驻足的。更何况,现在科技水平有限人们的生活足迹几乎只限于近海。文岚这么多次出入海岸线,就基本没有发现过人类的痕迹。

文岚装好手套,拉过垒起来的竹筐和背篓,带上鱼笼,找出锤子、刀和小铲子。刚要迈步,文岚又低头从旁边的小盒子里扒拉出几条蚯蚓,栓在鱼竿和鱼笼上。

出了大门,文岚发现这次脚下踩着的是茫茫大海中一个孤岛。这岛,或者称为礁石更准确,非常小,没有看到什么植物。各种灰黑色的石头,大大小小的,布满整个岛。文岚站在一块相对平坦的石头上,看了一圈,发现这岛四面环海,估计除了渔获,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连荒草都没有几根。

理清思路,文岚背上背篓,带上手套,手脚并用,下到近水一点的岩石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