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集(2 / 2)

原来,两位伙计抓到了小偷,押送上堂。赵抃一看,小偷不是别人!赵抃情不自禁惊讶自语道:“怎么?!是他!”小偷真是昨晚酒店遇见那个喝酒的中年汉子!

赵抃惊堂木一拍,威严地喝道:“你姓甚名谁?何故行窃?从实招来。”

两边衙役齐声呼喊:“威武……”

小偷从未见过这等场面,瑟瑟发抖,磕头如捣蒜:“小人姓张名山,只因老母前日得了急病无钱就医,筹钱又无着落,一时起念。想偷些银两暂作医资,望大人明鉴。”

“为母治病,虽是孝心一片,却也不能干这违法之事。”赵抃的语气缓和了下来。

“小人该死,以后再也不敢了,求大人饶恕。”张山心惊胆战地说道。

“该不会是编排托词欺瞒本官吧?”赵抃观其神情故意吓唬一句。

张山连连说:“万万不敢!万万不敢!”

“来人!”赵抃喊道。

“在!”一衙役上前。

赵抃命令道:“急速去张山家调查核实此事。”

“遵令!”衙役快速离堂。

(旁白):“赵抃派衙役去张山家察看,并向邻舍核实了解情况。果然如其所言。”

赵抃宣布:“张山,本官遂念你初犯,又是孝母心切,当堂释放!”

张山激动地连呼:“谢大人!谢大人!”

赵抃又命毛彦志取来自己的五串铜钱,送予张山道:“速带母亲看病去吧!。”

张山接了铜钱,感动得连呼:“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

(旁白):“张山从此改过自新,逢人便感念赵大人的好。”

13、赵府 夜

不久,赵抃与毛彦志在一起饮茶交谈……

赵抃道:“成都的教育事业发达,历史悠久。”

毛彦志点点头:“早在西汉后元三年(前141),蜀郡太守文翁就在成都城南创办了‘石室精舍’,并亲自兼任山长(校长)。”

赵抃:“至宋代,改名为成都府学。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出资创办的学府,故有‘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之誉。从此,蜀地人才辈出。”

毛彦志连连点头。

赵抃道:“不妨明日我们去看一看,这所文翁创办的府学。”

“是,”毛彦志回应道。

14、成都府学 日

赵抃身着便装携毛彦志来到成都府学大门前站住……

大门由青瓦石墙砌成,两旁各矗立着一根粗壮的红漆木柱,那木柱看上去极壮硕,即便两人合抱,也抱不过来。柱子上分别书写孔子那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屋檐上悬挂着四只硕大的红灯笼,正中间一块横匾,上书“成都学府”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赵抃看着默默地点着头。

毛彦志问道:“老爷,要不要先派人去通报一声?”

赵抃摇摇头。

两人来到府学大门,衙役拦住二人欲盘问。

“快快通报,就说知府大人到。”毛彦志脱口而出,赵抃连忙摆手制止,只问:“府学山长现在哪里?”

“我带大人去。”衙役忙回答道,便带着两人前往山长的办公处去。

三人走进不远处,有一座不大的青石砌成的水池,池中一座精雕细琢的假山,池前矗立一尊六尺高的青石雕刻而成的文翁讲学塑像。远远望去,两边各有几幢老旧石室,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古朴庄重,宁静幽雅。

一路上,衙役一边指点着一边介绍……

15、文公礼殿 日

三人来到文公礼殿前,衙役说:“这里专供生员祭拜文公及历代先贤。”

此时,赵抃忽然听到里面传来激动的说话声,似乎在争执什么事……

“孔先生,你乃成都府的老先生了,当以教育事业为重呀!你这样甩手一走,我可怎么办?这帮孩子可怎么好啊!”

“不是我不懂得这些。可是,现如今这点薪酬,实在是生活难以为继呀!我也是没办法。”

“先不要急,容我再想想办法。”

“唉,你几次三番说不要急,不要急,至今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来。不是我等不看重教育这行,实在是……”

听到这里,赵抃走了进去,山长与一位老师看到知府大人来了,感动得直吐苦水……

山长说:“近年来,府学规模发展过快,以至于经费短缺,发放给先生们的薪酬也下降了许多。这几位先生皆拖家带口,生活一下子难以为继,无奈之下,才欲转行从商去了。”

赵抃点点头道:“我十分理解各位老师的难处。先生们,府学离不开你们,孩子们也离不开你们,成都的教育更少不了你们哪!”他提高嗓声道:“我以知府的名义向你们保证,一定会给你们增加酬薪,希望你们留下来,尽心尽力地教好学生们。”

一位老师激动地说:“知府大人如此一说,我等惭愧哪!我等再走,当真对不起知府大人您了。”

赵抃:“谢谢各位老师!这里我请山长提供府学的教学管理及费用开支等情况给知府。”

山长点点头:“我叫财务立即提供给知府。同时,府学的一部分石室也需修缮……”

赵抃点头道:“造出预算,由库银拨付,尽力解决府学眼下的燃眉之急。”

山长和老师们激动得连声:“感谢知府大人!感谢知府大人!”

16、府衙 日

赵抃回到府衙立刻查看库银的情况,越看越眉头紧锁……

赵抃:“来人!”

衙役:“在!”

赵抃:“速叫监当过来。”

“是。”衙役应声后速速离去。

不一会儿,监当匆匆赶来。

监当:“叩见赵大人!”

赵抃道:“我看了一年中银库的收入开支情况。”他指着一项奇怪地问:“为什么这项招待费这么高呢?”

“大人有所不知,我们成都这个地方啊,自古以花色绮丽,做工精致的蜀锦闻名全国,蜀锦花样由唐时的十多种发展到现时四十多种,能织出天马行空、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等新花样。”

赵抃不时点着头,不觉问:“这与接待费有什么关系呢?”

监当道:“由此,皇上每年都要派宫中太监来成都为宫中爱妃织造新花样蜀锦,为宫廷版刻新的图书。每年成都上缴的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缴总数的一半还多。”

“织锦织得多,朝廷会下拨银两购买的呀,这与招待费有何关系?”赵抃不解问。

“每个前来成都织造蜀锦的宫中太监,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并且,他们来自皇上身边,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谁也得罪不起。每天在衙门定点的酒店舞场吃喝玩乐,穷奢极欲,临走时还拿上不少好处,这一切都用库银开支的。所以,这开销自然就大了。”监当说道。

赵抃听了,沉默了起来,默默自语道:“应该从这上面做做文章。”

17、赵府 夜

赵府回府后,便叫来毛彦志……

赵抃说:“……听了监当提供的这些情况,我认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毛彦志重重地点头。

赵抃:“你立即组织人手,暗中调查此事。”

“是,”毛彦志回应道。

赵抃命令道:“一定要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

“明白。”毛彦志回应后退出。

18、一组短镜头

(旁白):“毛彦志带着两人身着便服,深入细致地进行暗中调查……”

毛彦志带人来到酒店调查……

毛彦志找酒店老板及财务了解查实……

毛彦志带人来到舞场调查消费账单……

毛彦志带人核实财务报销单据……

……

19、赵府 夜

毛彦志向赵抃禀报调查情况……

毛彦志道:“……从调查情况看宫中太监每次到成都来公干,一拖二三个月吃喝玩乐,花费很大。更为严重的是成都某些官员们借此机会中饱私囊,尤其是负责此项事宜的通判钱鑫……”

“哦,”赵抃疑问道。

毛彦志道:“他与酒店、舞场老板暗中勾结,明明花费二十两银子,却报二十五两、三十两,反正一切皆由府衙开支。另外,百姓每织造一匹蜀锦,本来官家付了一千文,而到了百姓手上只有五百文,另五百文就被这些贪官层层盘剥,落入腰包了。酿酒、刻字等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

赵抃拍案而起:“如此严重,此风不刹,祸国害民矣!我立刻上奏皇上……”

(旁白):“赵抃为此先后向皇帝上了两道奏折……”

赵抃挥笔疾书……

(赵抃的画外声):“一是奏请禁绝四川官员们的宴请馈赠,以减少公款开支,减轻百姓衙前差等杂役负担;二是进一步健全制度,保护织锦、酿酒等人家的正当权益;另一道奏折请求皇上少派宫中人员来川,实在需要来四川的,最好一般限定不超过十天。”

(第二十二集 剧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