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都市言情>春柳湖上> 第四节走上自繁自育发展新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节走上自繁自育发展新路(2 / 2)

“就唱《歌唱井冈山》我领头,大家一起唱。”

众人同时响应道:

“好好好!”

杨光明举起双手,边唱边指挥:

井冈山,多么妙。

浓雾迷锁,山上望去好似大海的波涛。

井冈山,多么妙。

那时季,快枪只有两百多条,

还有那一万人是拿着梭镖。

我们的毛委员,

他有一肚的革命道理把群众教。

朱总司令,

一条扁担,

二百里路去把粮挑。

井冈山,多么妙。

我们艰苦奋斗,才能够有今朝。

井冈山,不要忘了。

大家反复唱了两遍,越唱越有劲,越唱越响亮,整个春柳湖上回荡着昂扬向上的气氛。

从这一刻开始,春柳湖走上了鱼苗鱼种自繁自育发展的新路。

接下来,刘筠、夏为清举办养鱼技术培训班,训练干部和渔民,结合渔民知识水平,编写印发技术资料,刘筠还自掏腰包,购买淡水渔业技术书籍,赠送给20名科技青年和春柳湖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做到人手一份,。

黄春江带头,大队的主要干部每个人都划分了一口面积10至20亩的成鱼高产示范池,明确责任,相互竞赛。

1966年,春柳湖新开鱼池91亩,完成土方34000方;选留青、草、鲢、鳙亲鱼80尾。培育出大鱼种54万尾。比原来采购鱼种放养节约成本18000多元。

同时,自己培育的鱼种规格大,投放到春柳湖里,成活率高,生长快。890亩基地鱼池,获得成鱼亩均318斤的好收成,向国家交售商品鱼1034担,第三生产队86亩成鱼池,亩均478斤。

周银枝负责养殖的鱼池亩产500斤。弥补了鸬鹚捕捞产量下降的短板,起到了标竿引领作用。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筠帮助了黄春江,黄春江也成就了刘筠。

1978年春,黄春江与下放在龙寿县的知识青年游洪涛采取土法上马,开创了人工孵化甲鱼的新路。但要更上一层楼却难关重重。又是刘筠关键时刻出马,助了他们一臂之力,促成了甲鱼人工养殖事业的腾飞。

六月,西洞庭湖区笼罩在滚滚热浪中,炎炎盛夏,酷热难当。这正是甲鱼孵化的旺季。

湖南龙寿县城以北七八里处的特种水产实验基地,池水映着烈日的光芒,平静得像银光灿烂的镜子。

刘筠受邀来到龙寿县特种水产实验基地,他仔细观察池里的动静,甲鱼成群结队地爬上岸,之后,它们有的酣然入睡,有的悠闲漫步,有的伸着脖子东张西望,偶尔还出现一两只金鳖、白玉鳖之类的名门望族点缀其中。每逢有响声,所有甲鱼则会舜间全体逃之夭夭,隐遁到池水深处。

刘筠帮助成立龙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使龙寿县成为全国甲鱼生产基地县。

1979年,22岁的黄伟建担任该所副所长,主管业务工作。

从此,这里成为刘筠主持的实验基地,甲鱼人工繁殖纳入这位大名鼎鼎的“鱼圣”所从事的水族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他在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育种研究领域殚精竭虑,辛勤耕耘,为中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龙寿县仅甲鱼繁养单位和专业户就有1100多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几年时间向全国29个省(市)的5万多家单位和专业户提供种鳖100多吨、稚鳖500多万只、幼鳖3万多公斤。

刘筠也被成千上万个特种水产养殖单位和专业户乃至于“鱼王”,尊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及时雨”、“大福星”。

上世纪70年代末,刘筠接到湖南省科委下达的“鳖的繁殖和人工养殖研究”课题后,立刻制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他带着学生赴洞庭湖区,从采集原始标本开始,全面铺开实验。

刘筠发现雌雄鳖在交配后,雄性精子可以在雌性鳖生殖道内存活并保持受精能力达半年之久,从而在人工繁殖上提出雌雄4∶1的比例,为雌雄搭配的合理比例找出了科学根据,成为国内首创。

随着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人们认可,使人工繁殖和养殖中华鳖成为许多农户的致富之道。

1993年至1995年,龙寿县饲养鳖的产值达到两亿多元,有的农户年产值达到几百万元,这其中包含刘筠和同事们10年的心血。

龙寿县的农民称,刘教授和他的助手是帮他们脱贫致富的财神爷,但这些农民哪里知道,正当他们获得令人惊喜的经济效益时,这个教授却在为科研经费发愁,为节省科研经费,刘筠他们常常是搭便车往来于龙寿县,有两次甚至差点出车祸,回到家,给妻子说起路上的惊险过程,刘筠轻松风趣,妻子却紧张了好几天。

从此,只要刘筠再去基地,妻子首先交代:

“我求你莫搭便车好啵!”

刘筠问:

“搭便车可以节省车费呀!有什么不好?”

妻子回答:

“那样实在太危险。我不放心。”

刘筠嘴里承诺:

“好吧!从今以后我再不搭便车了。”

妻子奖励了他一个深情的吻。

可他去龙寿县指导牛蛙繁殖,还是搭乘的一辆前往龙寿县运载鲜鱼的东风牌大货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