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1章(1 / 1)
事有一就有二,一次次的溺爱和骄纵下来,即便是天生自觉性好的孩子,只怕也会渐渐的沉溺其中。而一旦沉溺进去,最终的后果也就不用说了……
父母爱孩子却没有分寸,这样看似好心的错事,那一个个毫无教养的熊孩子以及三四十岁还在啃老的社会垃圾,就是典型的案例。
而反过来说,孩子孝顺父母却没有分寸,同样也会带来悲剧。
还是那句话,并不是每一对有了孩子的夫妻都有资格称为父母,他们只是顶着一个父母的身份,却并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
尤其是那种天性自私,或者重男轻女的极品父母,仗着自家孩子的孝心,倚老卖老的各种折腾,最终弄得全家鸡犬不宁。
如果哪一家的孩子遇上了这样一对父母,那简直就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除非是熬到父母双双去世,否则一家人休想过上安稳日子……
尤其是那种过度孝顺、甚至已经变成一种愚孝的人,因为极品父母的无理要求,抛妻弃子也不再话下……
最可笑的是,即使这种事情传开了,也很少有人会去考虑被他抛弃的妻子和儿子,反而会觉得他是个实打实的大孝子,甚至还有可能受到称赞。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极为严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家家户户必须有个儿子才能挺直腰板说话,而女儿却是不值钱的,甚至连女人自己都这么想。
再加上越是封闭贫穷的地方,对孝道的要求就更为苛刻,老人,尤其是男性老人,几乎全都是一家之主,拥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其次就是每家每户的老太太,好不容易从媳妇熬成婆婆,刁钻跋扈的绝不是一个两个。
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对于农村出身的女人都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心理,觉得对方粗鄙、泼辣、土气,眼皮子还浅。
尤其是那种出身农村、有了儿媳妇的婆婆,在大部分人心里简直就是恶婆婆的代言人,刁钻蛮横,泼辣狠毒,一门心思的折腾家里的儿媳妇。
而现在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恶劣的心理印象,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了六七十年的观念影响,那个时候的人们普遍贫穷,农村里更是吃不上饭,家家户户都想要多生儿子来获取更多的劳动力,再加上当时改革开放还没多久,各种封建思想还深深残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于是就更加促使了当时的农民百姓对重男轻女的推崇。
再加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掌握一家之主大权的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老太太,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封建和古板,重男轻女到一个苛刻的地步,家里的青壮年又大多比较愚孝,轻易不敢反抗父母,于是两者相衬之下,造成了无数不为人知的悲剧。
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家里的青壮年又十分愚孝,事事都听父母的安排,如果家里的儿媳妇不幸生了女儿,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因为父母的命令,选择卖掉自己的亲生女儿,甚至活活将女儿溺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