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也没想到她娘会带着表礼,不觉悄声笑道:“娘,你今儿来吃席还带着表礼啊!”
王氏笑:“你们家不都讲究头回见面长辈要给晚辈见面礼吗?这两份见面礼还是去年冬月备下的——当时你不是四房还有个女孩要出嫁吗?结果没想没请人,以致一直留到现在,今儿可算是送出去了!”
云氏一旁听到不禁拿帕子掩住了口,心道她这个亲家出身虽是庄户,倒是挺知道入乡随俗的!
看她今儿有备而来的样子,可算是心有成算。不怪能教养出尚儿媳妇这样的女儿。
谢子安几年没见李满囤。当下见面谢子安看李满囤的面相又变了——李满囤先前两只没肉的耳朵竟生出了小指盖长的耳垂,人中也已长长,眉眼更是添了秀彩,身材虽还是粗短,但一个人却隐隐有了文气。
难不成这李满囤还能有科场文运?谢子安心中纳罕,亲领了他来见老太爷——至于李贵中,早在他跟李满囤见面寒暄的时候,就被谢奕给扯走了。
这几年李满囤已经见过谢老太爷许多回,但每回见李满囤还是情不自禁地要给谢老太爷磕头——书念得越多,李满囤就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连带地就越加尊重读书人。
今天李满囤也无例外地给老太爷磕了头。
老太爷今年九十一,眼睛看书虽有些老花,但看人却没什么问题。
过去一年家里办了好几回喜宴,李满囤都有到场,加上谢奕和李贵中玩得极好,老太爷早把李满囤父子打量了个通透。
老太爷不差人磕头,但看到李满囤的恭敬依旧觉得喜欢。
老太爷叫谢子安掺扶起李满囤后招呼他一桌坐下,欣慰言道:“你儿子极好,小小年岁就把《孟子》背下来了。我刚试了他两句,一点也不怯场地就给我背了一段。”
李满囤闻言自是高兴。不过他不敢在谢老太爷跟前卖弄,只谦虚道:“老太爷,您太抬举贵中了!”
“不是抬举,”老太爷笑道:“你儿子贵中确是用功。先奕儿同他一处玩了几回,现也知道上进用心,发心要把《孟子》背下来了!”
谢知遇一桌坐着,耳听他爹如此夸奖李贵中心里酸楚——他长孙谢允去岁娶妻,今年都十九了,至今都没得他爹一句教导评判。
他爹真的是对大房偏心太过了,明明早年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时候他爹最疼的可是他。
难不成是他爹看他这些年功无寸进,谢知遇暗想:对他灰心失望到连子孙都不入眼了吗?
散席后,谢子安跟老太爷议论李满囤的面相,老太爷呵呵笑道:“子安,你亲家虽说庄户,但这些年劳作之余专心学问——我听尚儿说《四书》都背下来了。”
“俗话说‘相由心生’。你亲家读书有得,心境变了,相貌跟着改变还不是正常?”
谢子安听着有道理,不觉笑道:“原来我亲家这几年这么用功!”
“以他这个年岁,能背下《四书》委实不易!”
老太爷笑道:“所以养的儿子也好,招人疼!”
谢知遇一听更心塞了。
六月二十八是谢知遇五十八岁的生辰。他早晌来五福院请安,然后和老太爷吃过午饭后也一直不走,众人便知他有事求老太爷。
谢子安见状一笑,起身带着两个儿子告辞。
谢知道见状开口道:“这外面日头毒,奕儿还小,经不起这般暴晒。而且他家去也是睡觉,现去我书房歇了也是一样,且起来后我还能看着他临几张贴。”
“你倒是晚饭后再来接他吧!”
谢子安啧了一声便把谢奕丢给了他爹。
眼见人都走光,屋里只剩下谢老太爷。
谢知道噗通一声给他爹跪下,磕头求道:“爹,儿子求您给指条明路!”
谢老太爷垂眼看着鬓发灰白的二儿子,良久方道:“知遇啊,这俗话说‘大夫治病不治命’。我能教你的,早年都已教给你了。”
谢知遇继续磕头:“儿子愚昧!”
老太爷叹口气道:“知遇,你的学问,我早年就说过,乡试都能一搏。但你至今却连府试都没过——知遇,你府试文章明明不差,可为什么总不过,此中缘由,我还没有问你呢?”
闻言谢知遇僵住了。
怔愣半晌,谢知遇方才苦涩言道:“爹,儿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遇府试,总是各种状况,不是翻了砚台,就是翻了水碗,又或者腹痛要大解,怎么忍都忍不住!”
老太爷合眼听着,半晌方道:“知遇,你读书半世,当知道荀子曰: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
“你生不逢时又何必强求?”
谢知遇不忿:“爹,就算儿子生不逢时,您又如何确知儿子的子孙也都生不逢时?大哥一房人都能遇时?”
老太爷看谢知遇执迷不悟,哂笑道:“你大哥一房人遇不遇时,你现还没瞧清?”
谢知遇哑然。但他心有不甘,哭诉道:“爹,儿子虽不敢自言才德,但可发誓未曾行过伤天害理之事,如何就连带子孙都生不逢时?”
到底曾是自己曾经看好教养的儿子,老太爷见状自是心中不忍,指点道:“知遇,不遇时者多矣的下句是‘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以你的学问,如能好好教导子孙,假以时日,也不是一定没有机会。”
“比如子平、子俊两房人也是这两年才开了运道。”
“你若有心,可以打听打听他们在赤水县的作为!”
“知遇,佛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世间一切缘起缘灭,均是因果。”
“知遇,我言尽于此,只盼你好好体悟!”
不想二儿子自此一蹶不振,有些秘密,老太爷决定带进棺材。
七月十五中元节,红枣去谢家村看到洪河岸边堆的石头,心中奇怪,家来后问谢尚道:“大爷,大伯的坟不是已经迁好了吗?怎么祖祠外还堆那许多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