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老骡子的辛酸(2 / 2)
长三天是从过世到出殡在家里放三天的时间,短三天则是放三个半天。
一般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人去世,都会放长三天。年过半百的老人,五十岁成了老年人的标准。
三伏天、三夏和三秋农忙季节,或不到五十岁的人过世,才放短三天。
韩屯这样的小村,村里有红白事,基本上是全村齐上阵,都挺执事的调度。
执事统一安排人去给亲戚送信,韩德库家的亲戚少,都来了也没几家。俩闺女,俩孙女,俩堂孙女,还有儿媳的娘家,就这七家亲戚。该着上供的就俩闺女,其他的亲戚挎个馍篮子。
由于是大办,按规矩就得动孝。“小老妈妈”打开她婆婆的柜,把里面的几块白粗布拿出来,给了“老骡子”。
“她老人家连孝布都准备了,嘱咐了我好几次,俺得把她的心愿了啦。”
老骡子说:“用不了多少布,您先拿两块就行,您家的亲戚少,近门子(五代以内的血亲)也少。”说着就动手撕孝。
男的是个孝帽,对方的白粗布,把三个角缝一块戴在头上。女人一个孝码,就是一条二尺长半尺宽的白布条,对折起来系在头上。
五服以内的近门子,晚辈都戴孝,亲戚来了现撕。儿女、侄子、和孙子还得穿白鞋,头一个月没空做,就把现穿的鞋外面包上一层白粗布。
一切安排好了,韩德库拿出一百元钱交给执事,让他们先用着打理丧事。
“老骡子”过来,把孝递给他们,换上包好的白鞋,以后就听执事的了。这也有个说法:孝帽子压头,万事听呵,自己不当自己的家。
院子里搭上灵棚,堂屋里的灵堂布置好,孝子就位。妇女在灵堂的右面陪灵,儿子在灵堂的左面陪灵。其他的男人跪在灵棚的左右,来了吊孝的就得陪着哭。
本村的人今天吊孝,男人在灵棚行个简单的九拜礼,妇女进灵堂烧把纸钱。
村里人吊孝是按家族进行,女人拿张火纸(草纸)。执事的先喊吊孝的来路,再喊吊孝的进程。
舅姥爷家的人先吊孝:“韩玉林携儿孙吊唁老太太,行礼,叩首,上香,敬酒;再行礼——;三叩首——。”听到执事的喊声,屋里屋外的孝子,开始大声哭。
行礼完毕,执事大声喊着:“拜祭完毕,孝子谢客。”
韩德库父子从灵堂出来,执事搀着,趴下给吊孝的磕个头,不论辈份,见人就跪。这也有个说法:孝子的头不值钱,见人就跪。
韩德库的姐妹来的快,进村就哭上了。“老骡子”听见了,出门领着她,进了灵堂,女婿留在外面吊孝。
女儿趴在灵堂右边,痛哭一场,“老骡子”在一旁劝着。停下来就问她娘的去世情况,二奶奶按统一好的口径,给了她们解释。
两个女儿都说:“她老人家撩亮(利落)了一辈子,到走也利落,这样也好,起码没受罪。就是闪的人难受,俺们做女儿的,也没捞着尽心,哪怕让俺伺候几天。”说着就又哭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