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郑芸菡不是没想过曹家设宴相邀的目的。
侯府寿宴,曹曼彤失言、太子不悦,大家有目共睹,然曹曼仪的侧妃之位并未受影响,所以曹家可能是想借这次机会叫外人看明白,太子并未因任何事情迁怒曹家,顺道为曹曼仪入东宫一事牵线搭桥,往后也好有施展拳脚的人脉。
至于曹家姐妹会不会趁机寻私仇,且行且看。
马车抵达曹府大门,郑芸菡被婢女搀扶下车,刚站稳,一道热情的声音就自门内呼出:“郑姑娘。”
曹曼仪快步而来,站定时轻放裙摆:“我还怕你今日不来呢。”
郑芸菡笑:“曹姐姐的贴子,哪有不来的道理。芸菡在此先恭喜曹姐姐好事将近。”
曹曼仪笑的脸颊通红,真有些待嫁姑娘的羞赧喜悦,“快别笑我了,先时舍妹无礼,扰了侯府宴席,我已罚了她,今日你是客,怎么尽兴怎么来,莫要拘束。”
郑芸菡笑着客气几句,由她领着进门。
曹曼仪是真热情,不仅将她领到了后园里赏花位置最佳处,还引了自己的小姐妹帮忙陪客,不过片刻,郑芸菡就被曹式热情包围了。
郑芸菡对不熟之人,一向将气质这块收的死死地,初见她只会觉得秀气爱笑,温柔少言。
陪着她的几个小姑娘正卖力的没话找话。
“郑姑娘好福气,听曹姐姐说,令兄只因怕你失望,竟一掷千金购下大批极品紫檀木送给你,有这样一个体贴温柔的兄长,可真是让人羡慕啊。”
说话的年轻姑娘郑芸菡颇眼生,想来是条件不符,没有被她的花名册录取。
又有人接话,“极品紫檀木可不是白叫的,普通的床与它打的相比,同样是睡觉,一个是将时间睡过去,一个是将时间睡回去,起先听曹姐姐说,我还不信,今日观郑姑娘气色精神,我算是信了,恐怕姑娘用的家什都是这金贵玩意儿打的,世上哪里找这样的哥哥呀。”
这一次,郑芸菡没有心情去打量说话的人是什么模样,心中警钟已然鸣响。
侯府寿宴时因紫檀木的事情,曹家姐妹在太子面前坏了印象,她若是曹家的,就该将这件事情彻底盖过去,谁提跟谁急。
现如今,她们不仅宣传此事,甚至刻意强调郑煜堂对她这个妹妹宠爱有加。
郑芸菡隐隐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预告:前方桃花警告。
一点废话——
1,群像文挺难的,我扑过一篇,那时候写的确实欠缺火候,现在想再挑战一下。很怕重蹈覆辙,所以这一次写的更谨慎。偶然看到一句评论“目前出场的人物都挺可爱的”,心里会有种热乎乎的成就感。
2.我功力有限,也爱说废话,写完一章休息会再来看,能删掉一半废话,再继续写继续改,不敢说这样写出来就多么多么精彩,但至少我自己不会有言之无物,浑浑噩噩又一章的感觉。不得不说我体验到了隔日更甚至隔两日更的快乐,写作姿态前所未有的从容,头发都掉的少了。
3,存稿和存款一样让我心安,现在慢慢写慢慢改慢慢更,存稿更容易,超绝快乐。
ps:大哥的媳妇计划十万字帮他娶到,立fg为证。
总之,很感谢你们会喜欢这篇文,留言冒泡隔会三差五发个红包,钱不多,一点小心意。如果可以的话,请帮忙收藏一个,慢慢养也好~啾咪。
最后是今日重点:下次更新是3.07周六晚八点~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三鲜
第20章 阴曹
曹家的花宴并无特别,郑芸菡与身边几位姑娘实在无话可说,应付片刻已生退意,直到园子里忽然发出一阵不同寻常的骚动。
郑芸菡起身探望,身边几个姑娘怕她跑了似的围过来,她警惕更深。
随着热闹声近,一个华贵女子在众人簇拥下步入园内。
赫赤闪金的华丽衣裙,右髻簪一支单凤流苏钗,以金丝穿珍珠搓成根根凤羽将凤尾一路扬高,髻顶一朵与裙子同色的牡丹绢花,张扬外放,赚足目光。
郑芸菡头皮一紧,怎么是她?
盛武帝一母同胞的姐姐安华长公主曾和亲远嫁,后为家国大义自刎于北厥,只留一个孤女一路拼荆斩棘送到盛武帝手中。
盛武帝感恩胞姐,为外甥女改回皇室宗姓,赐名檀,封为安阴公主,后因盛武帝不遗余力的宠爱,将她养的无法无天。
五年前,安阴前往与北厥一河相隔的五原郡长居,传言她犯下滔天大错,被“流放”了。
结果没两天,盛武帝再下旨,划五原郡为安阴公主封地,并入原有的,她的食邑不减反增,又赐下诸多奴仆珍宝,犯错受罚一说不攻自破。
无论真相如何,至少长安城的贵女多因她离开,集体参拜诸天神佛,感恩庇佑。
郑芸菡这几日没出门,心思都在舒清桐身上,不知道安阴回了长安,更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她。
安阴一路入园,被曹曼仪请到郑芸菡所在的位置。
众女纷纷参拜,郑芸菡随大流动作,极尽低调。
安阴凤眼扫过众人,单停在郑芸菡一人身上,“这位……”
曹曼仪见风使舵:“禀公主,这位是忠烈侯府的郑七姑娘。”又加了一句:“就是右相门生、弘文馆郑大人的胞妹……”
“郑芸菡。”安阴朱唇轻吐,直接道出她的名字来。
郑芸菡淡定再拜:“参见安阴公主。”
安阴周身的傲气忽然淡去,亲和笑道:“我听说过你。”
曹曼仪招呼众人入座,饶是郑芸菡有心避让,还是被安排在了公主的身边。
安阴见她落座,忽然拉住她的手,尽显亲昵:“早闻长安有才学过人者,十六岁便在首届采取誉录之制的科举中拔得头筹,得圣人钦点入弘文馆为官,这人就是侯府大公子,郑姑娘的兄长吧。”
郑芸菡觉得被握住的手针扎一般,“公主谬赞,家兄当不得这般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