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事会(2 / 2)
古代有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的说法。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宁、龙虎——龙争虎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不过私以为蛇鼠应该挺般配的,蛇鼠一窝嘛。还有什么鸡猴——鸡猴不到头……等等的吧,待认为都周全了以后才开始议亲。
这个议亲说白了就是谈价钱。古代夫妻俩洞房之前都没见过面的,所以结婚更像是一场交易、买卖。总之不论男方女方肯定都是图些什么的。不是图财,就是傍势。所以还是开始就谈明白的好。我可以漫天要价,你可以坐地还钱。
议亲刚开始议的叫“小礼”,就是买些小东西。一般是“四洋红”或“六洋红”。例如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
然后才是聘礼。这聘礼有三个规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这里说的可都是银圆,真金白银的点现钱儿,不带赊欠的。
而后就是备食品。个数为“六十四”即大白馒头64对、油包子64只、麻饼64张等等,这个根据各地风俗准备的东西也稍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还要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你像电视里常见的那个“女儿红”或者“状元红”这种酒,那就都是生了女儿或者儿子之后自己家藏的酒。等到女儿或者儿子结婚的时候从地里挖出来,或下聘或招待亲朋。
那么“女儿红”咱知道,“状元红”为啥不是中状元的时候喝?而是下聘礼呢?因为男子结婚的时候又叫“小登科”,也是头等大事,所以可以喝。不然你要是这家孩子学习不好,这“状元红”你一辈子也喝不上。
故而这些个后生囡们,也就是没结婚的男女又有“老酒甏(bèng)”之称。
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子及闺女自做的绣品作为定亲的凭证。
男方再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就是纸张两层外红内绿,上面大概写“你家闺女从今天开始就是我家订下的人了。你不许再订给别家,不然你就不仗义了!”
而女方也要送“回贴”,俗称“文定”。就是说“成了!你看我是那样的人嘛。这事儿咱就这么说定了,谁反悔谁是孙子!”
这就相当于签订了保护协议了。你看那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你明媒正娶的夫人!有‘红绿书纸’的!你想咋滴!”以此来抑制丈夫,因为这东西官府它都认,就跟现在结婚证似的,有国家法律保护。
继女方回了“文定”以后,男方才能择吉日迎娶。然后广发喜帖,亲朋好友送礼。多是些现金,加上祝贺的喜幛、喜轴,上书“百年好合,五世其昌”或“天作之合”等吉祥话儿。也可以送匾额,一般写“天作之合”、“福禄鸳鸯”等,就跟咱送红包差不多。
送嫁礼也就是女方,则不给礼金,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所以那时候生了女儿都叫“赔钱货”,您想啊,人家结婚你送的礼金收不回来啊。
等到成亲之前,双方父母亲还要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这五种食物,讨那“五子登科”的好彩头。
然后男方就派人到女方家送“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1方、鱼2尾等。顺便呢,就把女方家的嫁资、嫁妆搬回来了。
女方则置嫁资于厅堂,让众人观看,称“看嫁资”。显示一下娘家的财力。通常是由女方父母给女儿办置的“七大件”:柜、箱、橱桌、椅子、盆架、装扮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