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打开通往巴兰迪的通道,就必须堂堂正正的击败华军主力,这一点交战双方都非常清楚。澳军的总指挥是从中东战场上回来的威廉格兰特,在历史上他曾经创造了挽回澳新利亚颜面的别士巴冲锋,让协约国各国对澳军的战斗力评价有所改观。
不过在这个时代,威廉格兰特还没有成为那个澳新利亚的英雄,就被政府急急忙调回国内。为了增强达尔文港的澳军力量,他又被调离了自己心爱的骑兵旅,赶赴这里担任总指挥官。
尽管威廉格兰特在中东也没打什么露脸的仗,但毕竟参加大战快三年了,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他将澳军第三师放在中间,第九师的两个旅分作两翼,掩护着第三师发动进攻。
首先与澳军相遇的,是作为华军先头部队的第二师第15团。这个团里除了从国内抽调来的部分退役军官,士兵还未打过什么仗。不过因为多年来受到澳洲白人的欺压,这些华人一旦拿起武器,就对白人有着深刻的仇恨。仇恨对初上战场的士兵很有好处,愤怒的火焰让他们忘记了危险,也忘记了死亡的恐惧。
双方的搜索队首先不期而遇,双方几乎同时做出动作,寻找各自的掩体。澳军用手中的菲尔步枪向着对面射击,华军也不示弱,当即用手中武器反击。华军虽然没有重武器,但轻武器却相当先进。因为兰芳共和国的参战,华军已经换上了新式武器,他们不但使用菲尔步枪,还有华兰产的零九式轻重机枪和掷弹筒,这些轻便的武器让他们在步兵遭遇战中占尽了上风。
华军搜索队配属的五挺机枪猛烈开火,压制着澳军的射击。尽管华军搜索队只有一个排,比对面一个连的澳军少上许多,但五挺机枪却抹平了这个差距。澳军的机枪随后也开火了,因为他们装备的是撒尔国维克斯水冷式机枪,前进时就只能拆卸开才能由单兵负载。
当华军的轻机枪开始射击时,澳军士兵需要趴在地上,艰难的组装起重机枪,再用水壶里的水加满冷却套筒,才可以进行射击。因为华军射击了两分钟以后,澳军的机枪才开始射击。
澳军一个连只配备三挺重机枪,尽管重机枪的火力密度比轻机枪高,但也难以压制对面的五挺轻机枪。很快这些澳军重机枪就倒霉了,两门掷弹筒开始不歇气的往澳军一方投掷了十几枚榴弹。尽管掷弹筒的瞄准系统不佳,士兵也都是新手,但好在对方没有压制火力。在战士们的努力下,经过了十几次发射,一枚榴弹终于命中了机枪。
一挺维克斯重机枪被直接命中,射手和副射手遭到弹片射杀,机枪也歪在一边完全损坏了。对方搜索队居然有‘炮’,这个消息让澳军大吃一惊,他们万万想不到,对方仅仅三十多人就拥有火炮,这样的配备密度在澳军是不可思议的。
不等澳军选择撤退,华军方面组装完成的三挺零八式重机枪就狂吼了起来,密集的弹雨笼罩了澳军部队,让他们完全抬不起头来。在两门掷弹筒的通力合作下,澳军剩下的两挺机枪也相继报销了。
失去了重火力的支援,澳军立刻选择了后撤,但华军火力太过密集,稍一起身就有可能被击中。在损失了十几个人之后。澳军搜索队不再选择撤退了,他们只能趴在地上拼命的射击,阻止对方发起冲锋的同时,祈祷着大部队赶快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