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都市言情>支点> 第六十九章万水千山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万水千山2(1 / 2)

在紧张准备中红二师很快接到了迅速脱离在两省交界处与红军相对持的川军,转头向西,往土城、赤水方向快速运动的命令。

从松坎出发一天多之后,二师又接到军团进一步的命令,攻打土城的任务由一师负责,二师则绕过土城然后占领赤水县城附近的复兴场,为全军进入川南打开通道。

由于中途改变了行军方向,红四团就由后卫调整为了全师的先头团。

耿彪、杨成武等在忙着调整行军部署,好一阵没有听到谢昌云的声音,杨成武左右一看,才发现谢昌云正对着放在膝盖上的一幅地图认真琢磨呢!

杨成武想起那年在梅岭关下,谢昌云几次都是这样的一幅神情,而每次过后就必有奇招,于是心中不由一动,便走过去问道:“昌云(只有俩人的时候杨成武习惯这样称呼谢昌云),是不是又有什么好的想法了?”

谢昌云猛一抬头,见是杨成武在问话,于是就道:“杨政委你来的正好,我有个想法请你帮着分析一下。你看,我们离开了松坎西进,要进入川南地区寻找一个渡江地点的战略意图已经相当明显了,敌人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由于我们占领遵义之后等待了一段时间,所以刘湘现在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准备时间。你说,川军是等我们进入川南以后再来和我们拼个你死我活,还是应该从贵州境内的土城至赤水一线就对我们开始进行层层堵截呢?”

杨成武想了一下以后道:“后一种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主动和川军脱离对峙后,川军反倒从松坎方向深入贵州境内紧随我们不放,意图就是不让我们入川,而是在贵州境内和我们打,否则完全没有紧跟我们的必要。”

“不仅如此,后面的这股川军之所以敢贴着我们这么近,表现的比中央军的胆子还要大,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赤水方向的敌军已经向贵州境内出动了,使他们有了策应。而且,在这里与我们在根据地作战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利条件,就是我们暂时摸不清楚敌军的位置,但敌军却应该很清楚我们的位置和去向。所以这个仗如果是按原来的部署来打,很有可能就会陷入被动。”谢昌云紧接着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且清楚的预测了后果。

“谢副参谋长,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已放下了手头的事,在一旁听了一会的耿彪不由脱口问道。

谢昌云道:“我判断复兴场现在应该已经被川军占领了,而且这个方向的敌军极有可能会再继续前进,与我军来抢占土城,如果抢占不成就可转而在猿猴至土城之间提前布防,与复兴场的敌人互为依托等着我们。如果我们二师按原来的命令全部都开往复兴场,敌人也部署也完毕了,等那时我们再确认复兴场已经被敌人占领之后,就只有面临要么另选道路入川、要么强攻复兴场的两难局面。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能分路进发,以大部兵力迅速的插入猿猴一带,而以少部分兵力向复兴场逼近,就极有可能会在途中截住正在运动中的想要抢占土城、或者抢占土城不成而返回的那股敌人,弄得好就可以打一个歼灭战,最次也可以击溃敌人,既为我们下一步再打复兴场去了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为一师和其他部队向赤水方向运动扫清障碍。但这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我们必须以远超出敌人所能预想到的速度,最多一天时间就必须赶到猿猴,抢在敌人的前面完成这一歼敌部署。”

杨成武马上道:“由于时间仓促,我们现在还没有来得及布置侦察,所以对敌人的动向还掌握不了,如果敌人真是已经占领了复兴场、并且已经开始向土城运动,那我们面临的情况就确实有些不妙。昌云,我看应该把你的想法立即向师长政委汇报。”

“我也赞成谢副参谋长的分析。好在师部离这不远,政委你马上和谢副参谋长一起去汇报,我留下立刻动员部队做好强行军的准备,也好多争取出一些时间。”耿彪头一次亲身领教到了谢昌云不同寻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谢昌云的方案也表示了积极的赞同。

时间刻不容缓,谢昌云补充了一句“我们还应该立刻向猿猴和复兴场方向同时派出几批小股侦察部队,最好是骑马。”然后便和杨成武带上警卫员小跑着奔往几里外的师部。

毫无疑问,听完了气喘吁吁的谢昌云的报告和杨成武的补充分析后,陈光和刘亚楼都敏锐的察觉到了谢昌云的提议是可行的。问题是电台已经拆除,而且军团部也在移动,现在还不到规定联络的时间,因此无法向上级请示。

性情急躁的陈光道:“我认为这个机会不能错过,我们宁愿白忙一场,也比到时候陷于被动要强。政委你看呢?”

刘亚楼想了一下后道:“我看暂时不用向军团首长请示了。军团只规定了我们到达复兴场的时间,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路线。我们可以先以一个团直奔复兴场以东,另以两个团直插猿猴和土城之间,如果土城和复兴场之间没有大股敌人,我们就沿着大道再折向复兴场,只要时间能保证,也不算违反上级的命令。但如果真的遭遇了敌人,只要我们的战斗打得好,到时候军团首长也不会过多责怪我们。”

陈光随即道:“好,就由参谋长带六团去复兴场,师部率四团和五团赶往猿猴和土城之间,四团在先,五团随后跟进,各部队要注意随时报告情况。谢副参谋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