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八日晚十九点,中国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东北全境于当天光复的公告。
虽然在中国军队占领了长春和哈尔滨之后,人们都知道东北光复是迟早的事,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亿万军民还是为之欢呼了起来。
日本关东军含上朝鲜军有八十多万,另外还有四十多万的伪满洲国军,中国军队自去年一月进入热河以来,正好是一年的时间,就把一百多万日伪军全部消灭,这种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回想抗战初期,十几二十多万的日军就敢向上百万的国军发动进攻,而且胜多败少。然而数年过后,中国军队以差不多一比一的兵力挺进东北和朝鲜半岛,竟打得日本号称最精锐的关东军几乎无还手之力,一年之内覆灭殆尽,中国军民的民众自豪感也随着战争的步步胜利而逐渐被激发了出来。
从一个屈辱的民族到一个充满自豪和信心的民族,这个转化可以说是比战争胜利的意义还要重大。
现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敢拍着胸脯对外国人道:“我是中国人!”
在战争形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始终记住了一个名字——谢昌云。
谢昌云在中国军民的心中已经成为了胜利的象征,
细心的人统计了一下抗战以来的历次战报,在从华南到东北的广袤国土上,在缅甸、东南亚、台湾、琉球、朝鲜半岛,谢昌云直接指挥的部队发动了大的战役三十余次,歼灭日军的数额竟达到了两百一十余万,伪军不下八十万,号称歼敌三百万一点也不为过,谁都会被这个史无前例的的战绩所震撼!
不过普通民众并不知道苏联在中苏边界牵制了关东军过半数的兵力,才致使中国军队能够集中兵力将关东军各个击破,否则光复东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谢昌云心里暗中感谢苏联,但绝不会宣扬出来。
由于河南省府迁到了郑县,加之两条铁路大动脉的重新开通,郑县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有近三十万人口的城市。、
谢昌云在郑县也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当晚有数万郑县民众和学生来到了中国战区前方指挥部门前的马路上,一边欢呼着胜利,一边呼喊着要见谢昌云,以至河南省保安司令部和警察厅出动了近千名军警来维持秩序,宋天才还亲自赶到了现场坐镇。
人们久聚不散,正在和王秋、王思雯收拾行装的谢昌云不得已在卫士们簇拥下来到了大门外,与民众和学生们见了面,与近处的一些人握了手、亲手接过了一些慰问品,并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
“感谢人民的支持!感谢前线将士的英勇奋战!我向同胞们保证,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不但会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而且还会让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底投降!”
不到十分钟的露面,十几秒钟的讲话就够了,明天河南的报纸上就会出现大片的文章来渲染。
数万民众慢慢散去后,指挥部总务处军官面对大门口的堆起来有二十几米见方、一人多高的慰问品却犯了难,忙来请示谢昌云道:“长官,明天上午我们就要全部离开,这么多东西怎么办?“
谢昌云道:“民众的盛情必须珍重,东西不管贵贱都不能浪费。你们去郑县烟厂卖些大纸箱来,把这些慰问品都装箱,再跟四航司联系明天增加一架运输机,把东西都运到青岛再分拣。”
“可是很多东西上面都写着字是送给长官的。”
“清点完了让王参谋去挑几样,剩下的都交给你们总务处。不经放的赶快都分给大家吃了。”
过了一会儿,一卡车的纸箱拉来了,不执勤的警卫、勤杂和军官们都来到了大门口帮助装箱和往院子里搬运,几名美国军官也兴致勃勃的加入了进来。
一面美军中尉把一盒点心递给了一个中国上尉道:“你们中国很奇特,送来的东西差不多都是吃的。”
指挥部里中国的中下级军官大部都会英语,美军人员很多也学了中文,沟通并不困难。
中国上尉接过点心放进了纸箱里,“那你们美国是送什么呢?”
美军中尉道:“在美国主要是送鲜花,还有姑娘的吻。”
中国上尉道:“刚才门口至少有上千女学生,要是仿效你们美国,长官能受得了吗?”
美军中尉道:“虽然是辛苦一些,但我想谢将军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你们两个在胡说八道什么?”旁边传来了一声尖利的喝声。
两名军官转头一看,王思雯正叉着腰怒目圆睁,便赶紧抬起一个纸箱、挤眉弄眼的溜走了。
百姓送来的慰问品最后竟装了七十多个大纸箱,总务军官又忙着给保安司令部打电话,要他们明天早上多来几辆卡车。
谢昌云三人自己的东西也不少,总共装了六个提箱和六个纸箱,主要是被褥和王思雯那些不断买来的零碎东西占了地方
指挥部别的军官都是单身在这里,吃饭都是在食堂,生活用品都是公家提供,全部行李一个提箱和一个背囊就解决了问题,被褥等到了青岛再重新领。而谢昌云则是带着两个老婆过日子,吃饭基本是自己开伙,床上用品也没有用军用的那种,而是从家里带来或在郑县定做的,比军用的被褥要舒适得多。
谢昌云不是追求奢华的那类人,但在这个讲究等级的社会中,长官的威严有时还必须通过享有特殊的待遇来体现。
按谢昌云的意思,像被褥这些东西太占地方,用飞机运送还不够油钱,干脆送给当地的佣人算了,到了青岛去花石楼拿一些来就是。
可是王秋和王思雯都不同意,说是自己的被褥铺盖习惯了,不愿意再重新换。
其实这是谢昌云不懂女孩子的细腻,被褥也算是贴身的东西,她们才不会拿贴身之物随便送人。
相反厨房里那些锅碗瓢盆,除了一套精致的瓷餐具之外,王秋倒是毫不犹豫的都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