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来的弘治大捷(2 / 2)
不得不说,《明史》就是个大笑话,这场吹嘘的大捷结果,根本就是来犯的敌人已经撤退了,明军根本没有追击就“还”。
十万大军出征,明军斩首三级,这叫大捷?
可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火筛转头又回来抢劫了。
实录记载“时虏拥大众入内地纵掠,所亡失人口产畜不可胜纪,命将出帅且久,诸镇拥众兵不能御虏,先后斩虏止十二级,以捷闻。议者耻之。”
说实话,无论别人怎么看我,反正张璟都认为文人吹嘘呢弘治朝这场为大明换来数十年边塞安稳的大捷,就是个大大的笑话。
毕竟,这次声势浩大的出征,先后斩首只有十二级,“诸镇拥兵”却不能抵抗,损失不可胜纪,就是明朝得有识之士,都引以为耻,又从哪里来的弘治武功的大捷?
真不知道那位叫陈寿的巡抚官,到底有什么背景,能让螨清修的《明史》这么给他贴金?
而且最让张璟疑惑得一点,那就是陈寿到底有没有参战,原因就是《孝宗实录》里面,都懒得提这人,找不到有关他作战的任何记录,倒是《孝宗实录》里,在十五年记载陈寿"以内部指挥诈报功次失于核实"的罪名,被罚俸两月,后来又因"不能保障地方"被劾,弘治十六年就被调到南京任闲职了。
搞来搞去,原来弘治武功的一场大捷,竟然只是某位巡抚虚报的假功劳,真不知后世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吹嘘这场大捷的。
真不知《明史》为何要添油加醋,把一个平庸无奇的巡抚官吹成旷世名将,又罔顾现实地吹他换来数十年和平,也许因为他是文官,那些厚颜无耻,跪地喊鞑子叫爸爸的文人,特别想拿出来膈应人的吧!
事实上弘治年间,从东到西,整个边防都被打得跟狗一样,明军无力反抗,"不能御","坐虏入境","以为耻"之类的描述比比皆是。
后世吹嘘的弘治武功,北虏不敢南下,完全都是假的。
事实上北虏如何不敢南下,人家那是年年南下劫掠,毕竟弘治末年,河套地区,已有小王子部四十余万,实力强大!
也正是有此实力,后来弘治帝驾崩时,北虏明白大明不稳,断然南下,发起猛烈的攻击,差点就要把刚刚登基的正德帝打懵逼了,甚至于,弘治帝留下的废弛边备,也让大明在正德帝手里,遭遇到了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大明最大的败仗——虞台岭之战。
至于虞台岭之战之战,为何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最大的败仗,那就是弘治帝一朝留下的所有明军“精锐”,基本都在那一战败了干净,可以说完全和后来万历帝的萨尔浒之战媲美。
当然,拿弘治朝的明军和万历朝的明军对比,其实真是抬举他们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