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佛像(1 / 2)
看着眼前这些刻在石壁上面的佛像,我吃惊的张大了嘴巴,一旁的狗爷同样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佛像,在我的印象里,佛像都是建在寺庙里,因为这种佛像都带有一些特殊的含义,从佛教传入的那一天开始,出家修行的人不在少数,不过最终可以建功德立像的极为有限,只有那种佛法和修为达到一定程度,而且受人敬仰的高僧最终才能享受这样的殊荣,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佛像并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肚大头圆一脸慈祥的样子,恰恰相反,如果不是头上没有任何的修饰,还有身上标记的佛家符号,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些是佛像。
“这些佛像,怎么这么凶?”我忍不住问了一句,是的,我们眼前的佛像,看着特别吓人,张开大嘴,手的姿势不是念经或者放在身前,而是高高举起,那种感觉就像是要随时落下。
狗爷咳嗽一声,“这应该不是普通的佛像,佛教本是从外域传进来的,其实,最开始根本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只是经过了一些发展,而且经过了一些统治者的美化,最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也许才是佛最原始的形态!”
我点了点头,其实对佛教的了解,更多是因为小时候看过的那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这部经典电视剧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到达西天的奇妙的故事,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克服这些挫折与困难。
很多人认为,西游记就是孙悟空护住唐僧一路降妖除魔,最后取来西经,其实根本不是,故事的原型是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唐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
也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影响很广,所以,很多人认为,佛教原本就是中国的,最高的神就是如来佛祖,既然以佛祖命名,肯定就是创始人,其实根本不是,佛教的创始人名为释迦摩尼。
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相传释迦牟尼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岁(一说1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即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35岁。
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随他一道出家的阿若陈如等5个侍从,并向他们讲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称这次说法为“初转法轮”。释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迹遍布恒河流域。
我对佛教的了解,主要是因为道士那一次交给我的六字真言,我一直因为这是道教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道法,因为每一次遇到危险,尤其是心浮气躁的时候,念六字真言确实管用,随着那些经历,对这些简单的文字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每一个字似乎都带着一股神奇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