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2 / 2)

加入书签

这次回来,大家一见面,每个人都在谈股票,创业,融资。

这还是那个以严谨风格著称的母校吗?

计算机学院的设备,彻底的鸟枪换炮了。一大批新计算机,工作站被引入进来。

就连大一的新生每天都可以申请两个机时了。她清楚的记得,她第一次有自由上机时间是在大三。

周围的人和事都在快速发生变化,快得有些令她不适应。

工大在变,建工学院也在变。

建工学院94年招生的一半,已经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了。

过去的两年间,她被一再提拔,讲师的职称,第一年就批了下来。

学校找她谈话,希望她可以借这次学习期间,发表两篇文章。学校会为她一路绿灯,申请破格副教授。

在建工学院里,她在所有教师里条件最好。最重要的是,她是工大毕业!

刘璇从建工学校辞职后,她就成了两个学校沟通的核心人物。

刚才她与刘璇吃饭也是沟通的一部分。

刘璇加入到人才基金,负责投资部门,仍然是权利重大。

————————

马跃换上拖鞋,走进机房,打开指派给自己的计算机。

这是台386,与上课用的计算机相比,差了不少。

第一机房比较有历史了,都是些旧机器。

新机房都在南区,离她住的青年职工公寓很远。

校园变大了就这点不好,轻轨已经成了校园交通的必须品了。但轻轨8点以后就停了。

最近下了几场大雪,路上很难走。晚上在雪地走上二十几分钟,她可受不了。所以只能来这里上机。

从包里拿出软盘,插进计算机的时候,马跃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张盘。一定是前面上机的人留下来的。

马跃把3寸软盘拿出来,转身交给了前台。

临走的时候,她注意了一下软盘上写的名字,李丽娜。

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啊。

马跃晃了晃脑袋,估计是太疲劳了,工大里她熟悉的东西太多了。

最近一直这样,白天晚上的连轴转,太累了。

刚才吃饭的时候,刘璇讲,培训结束的时候,她会请建工学院的前同事们滑雪,到时候好好放松放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