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宇宙下(2 / 2)
所以,黑洞刚形成的时候,各方向是一致的。
等黑洞形成后,吞并的质量将会直接转化为黑洞空间,也就没有一致性问题了。”
—————————
“第七个,宇宙学原理。
按照宇宙学原理,宇宙中各处的观测者,观察到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任何一个观测者是特殊的。
这点也是大爆炸理论的一个硬伤。
因为大爆炸,必然有边界。而边界上的观测者,看到的结果,必然特殊。
当前的理论认为,人类所处宇宙空间,离宇宙边界很远,或者地球就处于宇宙的中心点,所以观测不到特殊性。
这跟地心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黑洞宇宙学说中,黑洞内是一个闭合的三维空间。空间本身闭合,空间的每一点,都与其他点,没有区别。所以黑洞宇宙,直接符合宇宙学原理。”
—————————
“第八个,黑洞无毛。
由于奇点本身是一个单独的坐标系,所以从外部系统进行观测。我们只能探测到它的基本信息,例如质量,电荷,自转等。
尽管它有着巨大的体积,但其质量分布等,常规几何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均不可以测量。
从某种角度来说,黑洞就是存在于宏观世界的一个巨大量子。如果我们想深入了解量子,研究黑洞就可以了。
由于黑洞可以被看做简单的量子,外部世界与黑洞唯一能够交换的,只有质量,能量,或者再加上电荷。”
—————————
“第九个,暗物质。
在天文观测中发现,银河系外部的恒星,速度远比预测得要快得多。按照计算,银河系早就应该散架了才对。
而且恒星速度运行过快的现象,遍布于宇宙其他的星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引入了暗物质概念。
每个星系都有伴生的暗物质,是暗物质拖住了银河系外部的恒星。
经过计算,宇宙中暗物质的质量,远远大于可观测质量。双方的比例,差不多是20:1的关系。
在黑洞宇宙学说中,空间是由黑洞的引力产生。是引力空间本身吸引着外部恒星,不再需要暗物质了。
黑洞所塑造的空间,并不都是平直的。它受到了银河系等大质量重力的影响,进而产生了附加扭曲。
或者有另外一种可能,正是由于空间和引力的不均匀性,导致了银河系以及其他星系的产生。
换句好理解的话,暗物质就是黑洞引力的另一种说法,或者说是证据。”
—————————
“第十个问题,费米悖论。
费米悖论是一个有关外星人、星际旅行的科学悖论。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寿命有138亿年。如此漫长的岁月,宇宙中早就应该有智慧生命产生了。但为什么我们观察不到?
因为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计算,智慧生命体一旦掌握了宇宙飞行技术,只需要一千万年,就可以占领整个银河系。
按照这个计算结果,我们的视野里,应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外星人才对。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与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
为了解决费米悖论,衍生出了一系列假说,例如大过滤器。
大过滤器认为,智慧生命的诞生是必然的。但智慧生命的灭亡,也是必然的。任何生命,都将无法发展到可以宇宙航行的程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的命运,必然是灭亡。
科技发展得越快,技术越发达,人类离灭亡,就越近了。
根据黑洞宇宙,如果在宇宙中诞生了任何有能力的智慧生物,等他们掌握了可以扭曲空间的力量,都会用这股力量逃离当前的宇宙,而不是想在黑洞的内部称王称霸。
这就好比,人类从猿猴进化成功,绝对不会再想着回去原始森林当猴王,或者狮王。
大家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思考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在宇宙内部,检测不到智慧生命体痕迹的原因。”
—————————
“第十一个,...,第十二个,.....,第十三个,...”
基本上所有天文学上遇到的疑问,或者说是悖论,都在黑洞宇宙学说里找到了初步的解释。
这些思路,在成永兴的高中年代就有了雏形。
经过前后两世,长达接近四十年的研究,思路完全自洽了。
“就是这样!”
成永兴把手里的黑笔,扔到了桌子上。一个完整的宇宙理论世界观,在他的笔下生成。
这一会,他写光了两只笔。
“啪,啪...”
张教授站起来带头鼓掌,跟着他,所有人都在一起应和。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它的内涵,恐怕一百篇论文也写不完。
成永兴的理论,另起炉灶。它就是另一个宇宙,另一个世界!
—————————
等着屋里的掌声稍微平息了一些,成永兴用手向下压了压,
他的气场已经相当强大了。日复一日的指挥千军万马,他身上的王霸之气已经形成。
所有人都静了下来,等待他的进一步解释或者说是安排。
“下一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把新理论完善起来,让我们给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宇宙!”
成永兴举起双手,迎接他的是更加热烈的掌声。
“让世界重新认识我们,重新认识林大物理系!”
时隔数年,传销级别的演讲功力重出江湖。
“林大!林大!林大!林大!”
不知道谁起的头,突然之间,坐在前排的年轻学子们,拍着桌子同声应和。
这个时候,其实不论喊什么,大家都会不断的重复相同的名字。
他们只是想发泄着自己的情感,而林大显然就成为了大家的公约数。
成永兴被这股声浪所冲击,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一步,背部顶到了白板的边缘。
他等了差不多两分钟,才再次举手,压制住已经开始衰弱的热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