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1 / 2)

加入书签

“没有人欺负我,电话是小成打来的。”

白学成把目光投向窗外,他的嗓子有些沙哑。

窗外是肃萧的大街,也许是炎热的夏日,也许是经济的萧条,窗外的主干道上,人流稀少。

奉天的经济,已经被北方两个兄弟城市比了下去。

但奉天的发展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奉天的人才底蕴,城市规模,人口总量,甚至发展潜力,都不是两座后起之秀可以比的。

白学成原来打算,收购成功后,仍然让巨大高科独立原作。这样可以把一些低世代产能,向奉天转移。

早期的液晶产线,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结果在技术,投资双密集的液晶行业里,可笑地采用了人海战术。

这些产能,产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随着全彩的国际化,不知不觉间,人员用工成本在快速增长。

在一个企业内部,就有这种问题,同工同酬。

低利润产线的工人,向高利润产线工人看齐。国内的员工,向国外同事看齐。

全彩的管理体制里,有很深的大锅饭烙印。

一些老员工,会直接闯进他的办公室,反应待遇问题,公平问题。

所以,虽然真正同工同酬做不到,但是安抚式的,各种名目补贴,不知不觉间就多了起来,一些低世代产线,已经在亏本运营了。

巨大高科这两年挣扎求存,工资,待遇比全彩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是他们能靠着小屏产品活到今天的秘诀。

保留巨大高科作为独立实体,把低世代产线,产能向奉天转移,以此降低运行成本,维持整体利润率,就是一个可行方案。

随着冰城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它已经有能力带动千里之外的奉天了。

可是现在,这些都不干他的事情了。

————————

“小成的电话?他要把你调到哪里去?他不是不管事情了吗?”

丁尉亭的声音,回复了正常。

成永兴在全彩没有任何股份,间接持股也没有了。就连几家相关基金,也基本清了仓。

“他希望我去林晶圆。林晶圆的两条新产线已经建成,但良率一直上不来。叶静几个年轻人搞不定,他希望我过去把摊子撑起来。”

昨天的电话,打了差不多一个小时。908那条以进口设备为主的产线,进展还可以,但是春城的国产线,建成超过半年了,一直无法正式生产。

这条线不能顺利投产,对后续在建的几条线,也产生了巨大压力。

它们还要继续建吗?

这几条线,用的都不是林晶圆的自有资金,其他出资方,几地政府,银行,全在跳脚。

几十亿的投资,投下去了,如果最后烂尾,一批人要掉脑袋。

“林晶圆啊,那还差不多。”林晶圆,虽然还没有看到效益,但在大家心目中,地位不比全彩差。“不过那边是个烂摊子啊。”

林晶圆算是工大系的一个热门话题,很多消息,也就传到了奉天。

林晶圆的管理团队,是由多方力量结合在一起的,有无锡帮,有电工部,林大帮,工大帮,光机所及身后的中科院人马,再加上一堆童子军成员掌舵,简直是大杂烩。

这种结构,遇到成绩,自然皆大欢喜。一旦遇到困难,相互推诿,互相指责,埋怨,相互瞧不起,就是家常便饭了。

事态在908线顺产之后,变得更加严重了。

“是啊,我也是权衡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去了。全彩以后就交给你了。”

“这…”

“小丁,事情就这么定了吧。大家都没有什么时间。白学成准备明天就回去了。那边小成催得很急,没有功夫墨迹了。”

刘部长盖棺定论。

“那好吧。我去安排一下。”

“总算可以回家了!”

张燕在旁边小小的欢呼了一下。

她的孩子刚刚出生,虽然不需要喂母乳,但每天都让她牵肠挂肚。要不是这次的收购案都是熟人,不来不好看,她才不会出来。

她的小日子,舒服着呢。

————————

等丁经理退出去以后,刘总提醒了一句:

“你这次的任务很重啊,这个才是才是重中之重!”

他举起手指,摆出一个剪刀手的姿势。

“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它,我还不过去呢。这个项目做下来,我也该青史留名了吧!”

白学成手里的香烟都烧到手指了,但他好像一点感觉都没有。

青史留名,就是电话里劝他的用词。

钱已经吸引不了他。只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可以使他离开一手带大的企业。

“大胆干吧,有小成在那边,你有啥可担心的!”

张燕在旁边打气。

成永兴的一些事情,谁都不说,但心里都有数。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