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警钟(1 / 2)

加入书签

海造船厂是近几年来东海投资最大的造船厂,集合的数家造船,并且在海上一处小岛成立了造船厂的分部,能够制造数十万吨的货船和油轮,不少军舰也是出自东海造船厂的手。

倭国是船业制造大国,他们跟南韩不同,在二战的时候,倭国就已经拥有航母了,这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和钢材技术的研发,倭国的造船业同华夏已经有了很大的技术差距,领先华夏最少20年以上。

这次倭国的海啸和地震,损坏了倭国最起码80%以上的造船业,虽然倭国的重建工作正在规划准备当中,但是想要恢复到灾前的情况,只怕最少都需要5年到1c年的时间,因此能不能利用这个间隙,把倭国那些优秀的造船工人以及船舶设计师等人才引进到华夏来。

有了5年到1c年的时间,相信华夏的造船业在他们这些人才的带领下,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能够吸收到他们那先进的冶金技术,掌握他们的先进电子技术,改良华夏的产业线,未来华夏的船只将会极大的提升海上生存能力。

并且这些产业未来在军事上的利用也很广泛,不仅华夏的潜艇、巡洋舰和驱逐舰可以全面的进行升级改造,就是还没有出现的航母也能在这些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收集资料,为华夏未来的航母建设积累一定的经验。

“小山今天提的见我看就很好!大家今后在执政的时候,要考虑一件事情带来的优势和劣势,再想象如何转劣势为优势,跟要学会顺势借势,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把自己地思维局限在一个方面。

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小首相最后的访问路线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这个必须要上会讨论才能定下来,不过大家回去之后,务必做好接待工作,不管这次能不能从倭国到咱们想要的东西,都得拉拢倭国这个盟友。

虽然咱们华的投资去了东经去了倭国,但是至少去的还是咱们华夏人,能够到倭国去赚倭国人的钱,我觉得也是为国争光了,大家没什么好嫉妒和生气地,未来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在华夏,因为华夏地人口基数摆在这里。

难道你们害怕这这企去了倭国就回来了吗?我觉得他们去了倭国还有利于咱们东海的发展,你们要知道在人工方面,倭国可比咱们华夏贵的多,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大企业都愿意在咱们华夏建立代工厂的原因之一。

因此们华夏的企业在倭国去吸收了人家地优秀管理经验,得到了人家的先进技术,再回国来支持国家地建设,帮助国家的产业升级,这也是好事嘛!

明天就要去燕京了。东海地工作还望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努力做好来。东海是华夏地对外门户。跟是咱们努力奋斗地战斗舞台。一定不能出现影响大局地问题。”杨海涛笑着总结了这么一些问题后。在座地领导纷纷点头。

“另外我听说有几位干部段时间有些不务正业。跟外面地女人有什么不三不四地情况。甚至有两位干部还收受了人家地好处。这样地事情我不想多说。虽然现在华夏比以前富裕一点了。但是还有大量地老百姓为了一日三餐在努力奋斗。你们做着事情地时候。可得摸摸自己地良心。

具体是谁我就不点名了。自己回去把尾巴扫干净了。我可不想亲自打电话让纪委地人去请你们。你们未来地前途都不可限量。在这个时期。千万不能为了女色和钱财而迷失了自己。到头来却成了一场空啊!”~涛地一番话说出来后。在座地不少干部都不由地低下了头。

看样子收受贿赂在这些人当中已经占了不小地数字。至于谁包二奶这个在座地人都心知肚明。杨海涛不愿意说也算是给他们保留一点颜面了。他们都是被杨海涛看好地干部。有些时候犯点错误是难免地。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地。

现在官场就是这样。人家官商勾结。上千万上亿地贪污**。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利用职务之便给家里人改善一下生活环境罢了。虽然也收了一些小礼物。不过金额也不高。比起其他人来说。他们已经算得上是廉洁地了。

不过防小杜微。现在这个时候不好好敲敲警钟。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沉沦下去。杨海涛可不想到那个时候再来教育。什么事情都把他所在前头。就算这些人未来做了什么不可挽地错事。也不能怪杨海涛没有~醒他们。没有给他们机会。

做领导就要学会管理属下的艺术,如何尽可能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尽可能的不犯错误,如何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这些都是领导要做研究的问题,也是领导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众人听到杨海涛的话后,纷纷点头应是,邓云青看着这些人样子,心里头暗自记下这些人的反应,不少事情都是安全部门把问题反应到杨海涛这里来的,当然这也多亏了孙建,没有孙建的话,安全部门怎么可能着重照顾这些杨系的干部。

杨海涛要用他们,当然要确定他们的品行,再说有几位是海龟回来的干部,这些人到底有没有被资本主义国家攻破堡垒,到底有没有沦为敌国的间谍,这就需要时间来证明,安全部门监督这些干部也就有了理由。

当然这也是杨海涛不想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用的干部全都是年轻干部,而且都是有学历的干部,这些干部虽然有血性,敢打敢拼,愿意为了理想而跟所有势力做斗争,但是他们的幼稚与冲动,往往都是惹事的源泉。

杨海涛可不想培养出来一群官场杀手,没事就招惹一群敌人,并且跟下属关系极为不融洽,根本就做不好工作,因此对他们的考察从杨海涛把他们请回家里的那一刻就已经进行了,邓云青是知道这个事情地,事实上他也是这些干部的考察人员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