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加入书签

那些前一日还再跟他谈笑风生的弟兄,都已经无法回到临安,再也看不到他的亲人。甚至连他的尸骨,都来不及收敛,化为尘土永远地留在了北方……

一想到那最后血红的画面,他的拳头都硬了。

岳璃叹息一声,拍拍他的肩头,这个时候,什么安慰的话语都苍白无力,甚至连她自己当时亦后悔不迭,可这世上永远没有卖后悔药的,也无法让时间回转,让亡者重生。

唯有让生者牢记,化悲愤为力量,这一笔笔血仇,总要用血来偿还。

范成大在霍千钧醒来后,也去探望了他,劝勉了一番,仍是无法挽回他低落的心情,只得向他保证,回到临安后定会为死去的将士请封,让他的英魂得以安息,他的家人能够得到抚恤。

可到了海州后,方靖远亲自去接船时,看到被抬下船已瘦得脱了形的霍千钧时,不由吓了一跳,还不等他开口,霍千钧已两眼冒火地说道:“我要留在海州,不报此仇,绝不回临安!”

日日夜夜的噩梦和骨子里燃烧着的仇恨之火,让他犹如脱胎换骨,他放不下那些牺牲在自己身后的人,也放不下这里的人,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他已不愿再回到临安,哪怕那里曾经有他最沉迷的歌舞酒食,如今都已经成为他的过去。

“元泽,我不要回临安。”

霍千钧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要跟你一起,光复故土,不杀尽那些金狗,绝不回去!”

第一百零四章 曲水围城

霍千钧不肯回临安, 方靖远只能另行安排人护送范成大返程,好在后半段的行程在静海军的地盘上,大宋的水师远非金国能够比拟的, 倒是平平安安地再没出什么岔子。

很快, 辛弃疾那边也从燕京打探到了消息, 他们才知道为何会金国铁甲精骑突然出动追杀使臣一行。

方靖远苦笑道:“是我不好,同一个身份几次三番的甩锅,难免出现纰漏,完颜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因此而迁怒于你们……是我的错。”

“先生莫要自责, 要怪也该怪我。”岳璃却惭愧地说道:“若是我当初再小心些,当场斩杀了完颜廷,他也没机会去跟金帝对证, 九郎,对不起。”

“你们说什么呢?怪你们干嘛?”霍千钧发愁地咬着笔头, “让你们帮我想想怎么给老爹写信,你们跟我道什么歉, 我要怪, 当然是怪那些金狗, 怪完颜雍, 怎么会怪你们呢?”

“元泽, 好兄弟,这信还是你帮我写吧!要不我老爹肯定会派人来把我绑回去……还有,千万别说我受伤的事……”

方靖远接过笔来,把他赶出书房,“那你就回去歇着,伤才刚好就到处乱晃, 是皮又痒痒了吗?让阿璃陪你练练手?”

“不!不用!”霍千钧一听立刻就跑了,“我还是个伤员,恢复期……让阿璃动手是想让我再躺半个月吗?方元泽你的良心在哪里?”

方靖远摇摇头,“前两天还说要洗心革面发愤图强呢,这才几天的热度?”

岳璃说道:“已经不错了,九郎比原来刻苦多了,虽说还不能太用力免得伤口愈合不好,但这些天倒是看了不少兵书,至少这次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能背下来了,《武经总要》的内容太多,他还得慢慢学。”

说到这个也是个笑话,霍千钧以前对兵法不感兴趣,平日里又好混在瓦舍中,听说书和传奇多过研究兵书战策,结果在武举考试时,让列举各种兵力情况下的战术对策,他居然想到最后,答了个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若不是前两场考试的成绩他都是优等,再加上大多数武举考生的策论水平都不怎么样,只怕光凭这一道题的评分,就能把他踢出武进士行列,哪里有后来的风光。

这回也算他知耻而后勇,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宋金两国从兵力到战力上的差距,真正开始用心读书了。

方靖远写好了给霍家的信,又给赵昚写了封密折,将完颜廷的事一一详述,坦陈自己的失误之处,亦提出了接下来准备的对策。

既然完颜雍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想必接下来对山东一带就不会那么轻松放手,而他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赶在完颜雍之前,拿下徐州和沂州,有了这两处犄角之势卫护海州,才能保证沭阳粮仓地位和海州商港安全。

否则只要这两个大城一日在金兵手中,就随时可以举兵来犯,他们所有的农垦开荒做得再好也难以得到收获,朝不保夕的环境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就算海州成为铜墙铁壁,也无法保护和经营两淮之地。

进则生,退则亡。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事,唯有背水一战,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这两个月,他是一刻也没闲着,从范成大一行人前脚离开徐州,他后脚就让魏胜带人围住了徐州,也没调多少兵马过去,用的就是当初沂州出走的十几万义军。

说是义军,在方靖远还没到海州之前,魏胜因海州地形狭窄,着实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才让这些原本投奔他的人自行结寨而居,等候南宋朝廷接纳。这些人本就是因为家乡受灾,或被金兵横征暴敛逼得没了生路才举义反抗,纵使结寨抗金,日子也过得十分拮据。

方靖远将沭阳的存粮分了一半过来,派了几个新招募的举子负责新城营建工作。

嗯,没错,他没有急着去攻城,而是先围城。

徐州的精兵被完颜廷带走,精锐都葬身沭河之畔,民夫都被方靖远拉去沭阳和海州种地开山做工,如今守城的万余金兵,本就惶惶不可终日,既等不到燕京来人,也不见宋军攻城,感觉就像明知道头顶悬着把铡刀,被按在那儿,动弹不得,却又无可奈何。

主要是方靖远的手段,着实匪夷所思,根本不是正经作战的思路,徐州的守军哪里能想到,前几日看着数万民夫轰轰烈烈地在城外挖壕沟,堆土为山,原以为是防备城中的骑兵偷袭,可谁知道,一夜之间,他们听得水声隆隆而来,还以为是黄河泛滥又发了洪水,可没想到涛涛河水绕城而过,竟顺着那些泥腿子们前几日挖的壕沟兜了个圈,生生造出一条新河道来,将整座徐州城给团团围在了当中。

前些年因为战乱不休,无人管理河道,以致山东境内的黄河屡屡泛滥,向南决口,侵占两淮流域,造成大片良田被淹没,而原本已成地上河的黄河奔涌直淮河平原时,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亦有不少滩区成为新的沃土,灾民们被洪水驱逐,全靠着抢种抢收攒下的一点口粮,才能艰难维生,其间因饥荒而死的人不计其数,鬻儿卖女甚至易子相食之事屡见不鲜,成为史书都难以记载下来的悲惨年代。

眼下虽未到黄河夺淮入海的年代,可洪水泛滥几乎已成家常便饭,方靖远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沂州这十几万人也并入海州,所以特地研究了徐州和沂州之间的地形地势和水文资源,才定下这“水困徐州”,三江屯田之策。

徐州西北是微山湖,正处于沂水、泗水和运河汇入黄河的三角地带,地势得天独厚,是南北要塞之地。

然而凡事有利皆有弊,周围的平原常年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本当是高产的农业区,却因为这连年的战乱和水灾,生生将良田变成了荒野,金兵不擅种植,反而肆意放牧养马,愈发造成水土破坏流失,水灾也一年比一年严重,以致民不聊生。

方靖远安排人明面上挖壕沟围城,实际上则先在上游筑堤蓄水,待金兵误以为他们只是围城,对这些赤手空拳只有锄头木棍当兵器的泥腿子不屑一顾,根本没放在眼里,偶尔出城时,这些人就一哄而散,跑得要多快有多快,可等他们一回城,又从四面八方冒出来,一边挖壕沟,一边将周围能吃的野菜挖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在壕沟以东的开始垦荒耕种,大有一副要在此落地生根的架势。

金木珠见状却是心喜不已,他等不到完颜廷回来,就怕海州军趁机攻城,如今城外就只剩下灾民开荒种田,对他来说,等于是给他种的。哪怕现在放着不管,等几个月后,燕京来人增兵支援,他便可将城外这些人和收成尽数包圆,又多了这些奴隶种地,何乐而不为。

可他没想到,这些泥腿子们挖的壕沟前几日看着才不过浅浅的数尺之深,几道壕沟下来,就算能挡住骑兵,也挡不住他大金的精兵,一夜之间,上游的水坝被炸开,涛涛洪水冲来,顺着壕沟的走向,汇聚成一条黄色的大河,最后流入运河下游,三江并一渠,终于形成个完整的闭合水系,将徐州城四面包围,再无一处空隙。

这就让人傻眼了。

金人善马而不擅水,尤其是夏末秋初的水势汹涌,河面的桥梁都被方靖远派人毁去,连条渡船都没留下,就是防备他们再派人出去求援,让他们只能坐困城中,看着城外滔滔河水,以及河岸对面,正在抢种秋粮的宋人。

淮河平原本就是耕种多年的熟地,尽管这几年属于经营,仍是难得的沃土,方靖远早就让人选好了速生的良种,这个季节正是种植豆类和芝麻花生等作物的时候,这些作物的生长期短,需要的温度高,正好适合在此地种植,收获后,再与南宋粮商交易口粮。

而南宋的两湖一带如今已引进了占城稻,一年两熟,产量足以在保证南方供给外,再支援北方。当初的南宋是以粮引的方式让南方粮商直接供给北方军镇,本是一个双赢的良策善政,后来却因为官僚贪污和军镇腐化,坑了百姓坑朝廷,毁掉了大宋的最后一线生机。

方靖远吸取教训,并不打算在这上面占什么便宜,这世上唯有双赢共生的买卖,才能做得长久,所谓无奸不商的结果,最后是坑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他以海州的海商为根基,吸引南方粮商前来,以官方担保,先赊给沂州义军今年的粮食,以秋收的大豆和芝麻等作物为报酬进行交易。起初南方粮商还有些不乐意,直到见识了海州的水利工厂榨油机后,才反应过来,方使君要卖的,压根不是豆子,而是油料。

这价格就完全不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