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险情加重(2 / 2)
烛光下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昂然而入,中等身材,面色淡黄,穿着劲装,干净利落。此人名叫余树森,江湖中有个匪号叫闪光刀,出手敏捷,刀光如雪,在德州文平府赌场内与人争斗,伤了人命,躲在叶府避风头。
叶彦光将桌上的银子推给余树森,道:“余兄弟,有趟买卖要请兄弟出手,这是酬劳,事后余兄弟上小钟山避一避,这是我的信物。”
说着叶彦光将一块牌子丢在金银之上,余树森看到有黄有白,当即抓起来重新包好,笑道:“叶爷请吩咐。”
交待清李玉波长像,余树森提着包裹出了门,拿钱杀人的买卖不是没做过,只不过这次杀的是官人,手脚要敏捷些,少留下把柄。
送余树森离开,叶彦光在屋中踱着步,想起读书人说过的一句话来,未料胜先料败,刺杀官员,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失手祸不可测。叶彦光此时感觉有些草率了,自己已不是当初那个在街头搏命的光棍了,娶妻生子,三个儿子二个女儿都未成年,一旦出事自己难以活命妻儿也要受苦。
前两天叶彦光见城内情形不稳,事先将妻小都送去了府城,对外宣称自己也去了府城,看来无意中先走了一步。明日就派人前去送信,让妻小前去兴凌县别业等候消息,别业就是小钟山脚下,一旦出事马上就能逃到钟山寨。
看着屋内华贵的陈设,叶彦光生出不舍之心,十多年打拼的基业有可能拱手让人,着实不甘。咬咬牙,叶彦光心想,最好没事,如果余树森失守,官人追查,不妨索性做大一些,城内不是有人鼓动灾民造反吗,自己索性玩一把大的,设法领了灾民抢了县城,裹胁着他们前往小钟山落草。有数万人马,小钟山的二寨主的位置肯定是自己的,将来再见机行事,不是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能像当年元天教那样,哪怕是做一天皇帝就算凌迟而死,也不枉此生。
叶彦光豪情满怀,做了片刻皇帝梦,拿起桌上的冷茶浇熄心头的野望,重新思考起来。林华县有七十多名衙役,今日艾刺史进城带了两百名府兵,加上转运使衙门的差役,光靠自己手下的那些百余名青皮怕难成事,何况龙卫的州统纪大涛带来也来到了林华县,龙卫凶名赫赫,此人可抵百余兵。
脑袋里乱糟糟的,一会儿想着平安无事,将来继续在林华县过着舒心日子;一会儿想着事情败露,带着手下逃往钟山寨;一会儿又想着带着灾民造反,四方呼应,成就大业。
叶彦光正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外有人敲门,心情烦躁地喝问了声:“谁?什么事?”
门推开,进来的是他的亲信高水田,后面还跟了一人。还没等叶彦光看清来人,那人笑道:“叶爷,常爷派小的下山给您请安来了。”
是钟山寨的常清,以往与钟山寨的往来都是此人打理,这个时候常清下山为何?叶彦光冲高水田示意,高水田掩上门,站在门前守卫,只听屋内常清道:“叶爷,常寨主让我下山请叶爷想办法筹些粮食上山。”
小钟山在林华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处,属兴凌县管辖范围,名为小钟山,其实是连绵千里的山脉,横迈六县,山高林密。十六年前兴凌县常若松不满衙役欺压,愤而杀人,带了乡人八十余人上山为匪。
起初常若松等人害怕官府清剿,躲在山中垦荒打猎自足,并不扰乱地方。当时的兴凌县县令李溢一心想立功,带着数十名衙役入山剿匪,结果丢下了二十多条性命在山中。事情闹大上报到府衙,府衙派出一千府兵前来剿匪,常若松等人躲进山中,结果官兵在山中搜寻近月毫无所得,倒是将协助的六个县搅得鸡飞狗跳,怨声载道,不得不草草收兵。
一来二去,常若松的胆子反而大了,小钟山的名气也闯了出来,不断有人来投,从最初的八十来人陆续发展到三百多人,开始寻机下山劫富济贫,劫掠商贩。有个落难的童生成为山寨的军师后,替常若松出主意不能竭泽而渔,吃大户、劫商贩只取三分财,其中一分接济穷苦人,一分分赏兄弟,一分存入山寨。
随着山寨壮大,粮食成为根本,军师郭德命人在山中垦田二百余顷,足够山寨所需,又在险要处修建箭楼、关卡,各种暗洞储存物资,小钟山称得上固若金汤,替天行道的旗号也随之树起。
此次元华江决堤,郭德派喽啰下山收拢灾民,一个月的时间便突破了千人,眼看储粮洞的粮食剩下不到一半,常若松有些着急,与郭军师商量后,决定派常清潜进县城,让叶彦光想办法送些粮食来,只要六月份山里的粮食收割就不怕了。
叶彦光听完原由,心中暗道天助我也,自己正好借钟山寨要粮之事做篇大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