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王巽燮想着,这池蕴之还是和当年一样愣头愣脑的,摇摇头对着两个小一些的孩子说道,“这水的温度可好?”
“好的很。”池长生摇头晃脑说道,“多谢王山长,山楂也好吃。”
三个孩子的茶盏里还放了小勺子,可以让他们喝过了水,再舀里面的腌山楂吃。
池子晋也说道,“我还以为会很酸,结果甜甜的。”
王巽燮抚须道:“这是我女儿做的,用蜂蜜腌制的,所以会有些甜味。”
池嘉木捧着茶盏,有些惊异山长的表现,他是严厉的夫子,居然也有这样温情的一面。
“若是喜欢,我晚些让人送到贵府,你们今后可以泡水喝,是健脾胃的。”
池蕴之简直是坐立难安,他想要开口拒绝,又怕山长来一句他对幼子苛责。
两个孩子相视一眼,看向了爹爹,发现爹爹像是鹌鹑一样缩头缩脑,就看着大哥池嘉木。
池嘉木不明白爹爹的表现,想了想开口说道:“多谢山长,那就却之不恭了。”
秦嬷嬷也会做各种各样的小零嘴,到时候可以回赠给王山长。
王巽燮对着池嘉木问道:“你娘好些了吗?”
“多谢夫子关心,我娘气色好了不少,今天还教了学生功课,我虽说缺了一天半的课业,有娘亲的教导,课业上不会落后的。”
王巽燮:“你母亲的学问很好,若是她能够提得起精神教你,身子确实应该好了大半。”
想到了乔御史(乔老太爷现在的官职),王巽燮对着池蕴之说道,“长青世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他想要问问看乔家的状况,还有乔宜贞的事情,有些话不好当着孩子的面问,就准备私下里问问看长青世子。
“是。”池蕴之应诺。
王巽燮在房中就觉得,池蕴之有些太过于敬畏他,等到出去私谈,池蕴之那种畏惧的神色没变化,而且离得近了,他清楚地看到了对方频频擦汗,这样的表现让他有些失望。
“这里有一封信,你记得给世子妃。”
“是,我回去就给她。”
天色已经擦黑,书院的下人们用竹竿取下灯笼,点燃之后悬在长廊里,晃晃荡荡的灯笼里透出朦胧的光亮笼在池蕴之的身上。
长青世子确实是好样貌,不过他答得快让王巽燮觉得,乔老太爷出狱的事情只能靠着乔宜贞,而不是靠着池蕴之。
捏了捏眉心,王巽燮忍不住说道:“你与世子妃夫妻一体,她又与你生下三个好孩子,乔老太爷的事情,你也应当费心思。”
池蕴之听到了这里,对王巽燮施礼说道:“我不过是空担了世子这虚位,在朝中并未有官位在身,也没有钱财可以疏通天牢。这次乔祖父受难,我并无他法,只能够靠着内人费心。幸而内人饱读诗书,才学机敏。”
提到了妻子,眼前人语气不像是先前惶惶,宛若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
池蕴之继续说道:“宜贞与我说她有些想法待病好之后去做,我会陪着她一起努力让祖父出狱。等到祖父度过这一劫难,我也会替自己找一门出路,不再这般荒废度日!”
第10章 拜访庄家(上)
听出了池蕴之话里的真情实意,王巽燮表情好看了许多,乔家出了事,池蕴之还能够与妻子一起面对是再好不过的。
心情好起来的王巽燮仔细看着池蕴之,把后者看得再度紧张起来。
王巽燮见状呻之一笑,与池蕴之说起池嘉木的课业。
这位学生不同于当年的池蕴之,是可塑之才,最为难得的是敏而好学,教导起来很有成就感。
池蕴之听着山长说话,时不时去看屋中的池嘉木,他自觉不是读书的料,在书院里也没有好回忆,他虽说知道长子是个读书料子,却没想到资质竟是好到这般。
而且以前王巽燮对他太过于严厉,现在居然对自己的儿子赞不绝口。激荡的心情让池蕴之面上带着笑,胸膛也不知不觉高高挺起。
面上流露出得意之色,口中却很是谦虚:
“还多赖山长费心。”
“犬子的学问都是内子教得。”
“内子的学识很好。”
王巽燮发现,池蕴之是真心实意喜欢乔宜贞,提到了对方都眼中带着光。
王巽燮回头看着屋子里,池长生那个孩子正悄悄靠着门框看过来,目光与自己的碰撞,小胖子缩了缩脑袋,连忙回到了位置上。
眉心一点红痣的孩子攥住了小胖子的手,也冲着他笑。
年龄大的人就喜欢这样鲜活的孩子,王巽燮又发觉了池蕴之的一个长处,能够把三个孩子孩子养得性子烂漫又不失礼节,落落大方。
“好了,时间已经很晚了。”王巽燮看了一眼被夜风吹得晃荡的灯笼,说道,“你们也早些下山吧,以后这两个小的要上学了,自然会到我这飞鹿书院来。”
池嘉木留在了书院里,池蕴之牵着两个孩子下了山。
上山的时候是傍晚,树木穿戴上五色霞光,而现在夜幕高升,漫天的星子,山风也尖锐起来,发出了呜呜的声,就让池子晋有些害怕了。
池蕴之把嘴硬的二儿子抱入在怀中,拉着一丁点都不怕,还跑来跑去的池长生下了山。
等到回到了屋里,乔宜贞把有些怕的池子晋搂在怀中,再抱一抱吃醋了的池长生,等到两个孩子洗漱了,才从池蕴之的手中接过信。
这信封里装的是一枚薄薄的金叶子,还有一封王湫沭(王山长之女)送到父亲那里的信笺。
王湫沭在未嫁人前与乔宜贞是手帕交,王湫沭嫁人后随夫去了外地,两人仍有书信往来。
王湫沭没有直接给乔宜贞信,是担心这封重要的信笺被侯夫人扣下,也不敢直接寄往乔家,于是就寄给了父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