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尾(1 / 2)
武举会试这一天,柳文升一大早就和王小虎分开。
王小虎直接去了兵部,与其他参加会试的武举子,一起为考试做最后的准备。
柳文升则去了宫中,与朱明安及一众官员,准备就绪后,也一起去了兵部练武场。
兵部的练武场,是朝廷举行武举会试的地方。
虽然众人早有心理准备,不过看到参加会试的举子,不足千人,这样的场面,还是很让人唏嘘。
与隆重壮观的动辄八九千学子参加的文举会试相比,这样的武举场面,还是略显冷清。
不过,大家早有心理准备。
武试不比文试。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试中,也许乡试排名并不好的学子,在会试和殿试中被合了眼缘的考官相中,一下子脱颖而出,也是极有可能。
但凡有点斗志的文举人,为了博个机会,都会前来京城参加会试。
所以,三年一度的文举会试,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考生,少则六七千人,多则上万人,都会会聚京城,其场面就会格外的壮观。
但是武试,没有什么侥幸或者突然爆发之说。
行,就是行。
不行的,是真不行。
平时比试中就落后的那些武学生们,干脆也就不千里迢迢地来京城丢丑了。
能来参加会试的,基本上就是京城和各个郡县的佼佼者,或者有后台有背景的官家子弟,趁机来皇上面前,混个脸熟。
若是侥幸碰上个赏识的,或者得了皇上的青眼,也许有机会当场被安排在兵部要职历练。
这可比从基层一点一滴做起,起步要高的多。
柳文升的官位并不大,甚至连个像样的官职名称都没有。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坐在离朱明安最近的位置。
包括常远在内的一众位高权重的大臣,也都没有一个敢明着招惹柳文升。
不服柳文升者,众。
因为柳文升是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彻彻底底的保皇派立场。
朱明安因为从小在民间长大,因此算是深知且同情百姓疾苦的皇帝。
上位近一年来,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国策。
但是对百姓对国家好的政策,很多就会与众大臣的利益相左。
一些原本政策下的既得利益者,就会从中作梗,明着暗着阻挠新政的实施。
其中,又以常远为最。
柳文升是许多新国策的发起者和执行者,所以很多官员们,便把矛头,从朱明安那边,转移到了柳文升身上。
柳文升现在,每天都会被官员的仇恨目光,刺成了刺猬。
不光常远对他恨之入骨,就连之前对柳文升赞赏有加的严广胜,也对他多有不满。
严广胜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兵权,先是被分给了自己两个留守边疆的儿子,后来,又被柳文升和刘存厚提携的几个武将,前去分而化之。
严广胜一方面派人寻找杳无音讯的小儿子严庆喜,一方面又头大着另外两个儿子朝不保夕的一点点兵权。
他现在每次见到柳文升,都恨不得上前把人揍一顿。
他也恨自己,当初被朱明安和柳文升欺骗着,出兵相助。
帮朱明安得了皇位之后,他除了得了个有名无实的侯爵身份,其他的,毛都没落着。
说好的朱明安要娶严欣为后,也因为严欣年龄不到,和严欣的突然拒绝,而举足不前。
严广胜正冷眼盯着柳文升,就见柳文升上前弓腰行了个大礼,恭恭敬敬地跟他打招呼。
“侯爷前来裁判这次武试,真是众望所归。皇上深知此次武举会试,是选拔武将人才的大好机会,有侯爷这个威名远扬的武将在,皇上也更为放心了。侯爷,请。”
严广胜略一抱拳,强压着一拳打死柳文升的冲动,冷笑道:“柳大人如今可真是春风得意啊,老朽可不敢受你如此大礼。柳大人,请。”
“请!”
柳文升恭恭敬敬地,把自己靠近朱明安的位置让出来,让严广胜坐过去。
严广胜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了下去,再也不理柳文升。
柳文升也不在意,继续安排着各人的座次。
“刘大人,请这边坐。”柳文升又安排刘存厚,坐在了朱明安的另一侧。
“柳大人,有劳。”
刘存厚态度要好多了,对这个替自己外孙挡住各种矛头的年轻人,他也是打心眼里感激。
刘存厚坐定后,又对着严广胜,虚心抱拳。
曾经最威风的两个武将,就这样一左一右,坐在了朱明安的两边,一起迎接兵部的武举会试选拔。
同样的武将,还有平西侯高战。
高战一直都是坚定的保皇派。
谁做皇帝,他就保谁。
他不参加政治斗争,也不参与国策制定和执行。
谁做了皇帝,都对高战很放心。
所以他在朱明安和柳文升针对功臣武将的战火中,成了唯一的没有被波及的人。
他不止保住了自己之前的五万京畿守护队伍的兵权,并且还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这次武举会试的总考官。
常远带领着一众文官,也分别坐在了两侧,共同观战。
柳文升离很远,就冲常远作揖行礼,奈何常远火大,连面上功夫也不想做。
不过后来,常远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又对着柳文升笑了笑,回了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