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里的无人机(1 / 2)

加入书签

“嘿呀,忙活了这么长时间,总算是把山底空间给挖出一块了。”

加工厂下方四十多米的深处,叶轩戴着智能眼镜,切换成夜视视角,打量着四周的昏暗空间。

这里的占地面积,相比较于整座山头来说,并不算很大,能有两千个平方的样子,垂直高度足够建造一栋五层居民楼。

靠近外侧的墙壁上,许多条机械蚯蚓拖着细长的电线,还在芝芝不倦地吞吐碎石,并继续向下挖掘。

按照计划,它们将自上而下,一直挖到与山脚水平的方位才停止。

再往下挖的话,岩石层硬度变大、积水渗透等问题,会增加工程难度。

现在叶轩所要做的,是构筑出山体空间的支撑结构,防止因为山石松动而导致灾害情况的发生。

“实验室还是采用竖井式的基础框架,蜂窝状房间排列的结构比较好。”

“在加工厂里设置一个电梯乘坐通道,也能方便进出。”

有了想法,叶轩便开始用科技树商店里兑换出来的x光扫描仪,对这片空间的外层表面进行细致扫描。

这玩意儿本来的作用,是用来探测金属器件内部断层的,扫描岩石层可谓是大材小用,非常轻松。

穿透性很强的x射线,形成粒子洪流,在微观层面上,与沙石的原子相撞,又因为质量更小,被弹射往别的方向。

而x光扫描仪的终端接口,恰好能接收某些反弹回来的射线粒子,利用粒子回滚时间与距离的关系,描绘出一幅模糊的数字图像。

再经过短时间内成百上千次不断发射粒子流,数据会被计算机处理程序填充完善,最终变成人眼能轻松识别的3d图像。

离开山底空间,叶轩带着数据回到加工厂,上传至超算服务器中,让‘智脑’根据山体不同地段的承重能力,模拟出合适的架构方案。

虽然从扫描仪中取出的图像,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但‘智脑’借用了江锋大厦绿树工业机房里的服务器资源,半小时内成功模拟出几十套架设方法,可任由挑选。

叶轩坐在电脑桌前,认真翻看每一组数据模型。

“就这个吧,不影响实验室结构,还省地方。”,将所有模型都用笔亲自计算了一遍之后,他看中了一套最符合自己设想的方案。

同样是垂直承重的结构,空间利用率高,通道可以建成上下升降的式样,直接从加工厂进入,比在山腰或者山脚修个门要隐蔽得多。

敲定了建造图纸,叶轩先将这事放到一边,起身来到生产车间,检查灵水制造的进展情况。

那座大坑的底部,目前已经开采出了近三分之一的矿藏,将厂房仓库都给塞满了,就连新建的几个储藏室也堆积的全是乳白色晶石。

市中心的茶馆生意蒸蒸日上,杜可可提议将灵水带入餐饮行业的想法,让叶轩觉得非常可行,于是准备赶紧把餐店开起来。

灵水的前期储备,就显得格外关键了。

不仅如此,他还打算在泉海市的外面开设分店,加快消耗灵水的速度,促使资金回流,方便布局手头的其它产业。

刚好工厂这边囤积的资源实在太多,除去一部分库存,也好腾出地方。

冲刷干净的乳白色晶石,被按照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倒入加压密封缸中。

气压机的功率在不停增大,当达到某个极限值时,乳白色晶石的表面,开始出现许许多多的透明气泡。

细小气泡逐渐融合在一起,体积增加,由于气体密度比水小很多,浮力自然而然地也就随之增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