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过了账之后,黄茂林吃了饭,开始坐在院子里和黄炎夏一起摘花生。花生整个连苗一起扯了回来,再从根部把花生一个个摘下来,然后晒干了才能长久存放。
院子里堆的全是花生苗,一家子一起动手,连淑娴都没敢偷懒。
再说梅香家里,叶氏早上对黄茂林说了那一番话之后,心里舒了口气,就看这孩子能不能说动家里人了。看他两个每次在一起说个没完,想来女儿定然也是不反对的。
黄家没来人,叶氏也不好先问梅香。
吃过了饭,叶氏给孩子们都换上了体面的衣裳,因韩敬平去了还没一年,也不好穿得太花哨,好歹要齐整些。
早晨把家里的猪和鸡多喂了一些食,下午回来早一些,倒也无妨。
叶氏提着鸡蛋和红糖,再加一些鸡蛋糕,明朗提着一块新鲜肉和一块咸肉,梅香用一块花布把那双棉鞋包起来,娘儿几个一起往叶家去了。
叶家离这里七八里路呢,叶氏怕路上孩子们口渴,还带了一大杯热水,庄户人家的孩子,都是至亲骨肉,倒不像城里人那样讲究,各用各的茶杯。
娘儿几个虽走得早,但兰香小,走着走着就累了,梅香用右手抱起了她,叶氏怕女儿伤了手,过了一会子就把兰香抱走了。这样走走停停,大半个时辰的功夫,才到了叶家。
大舅妈杜氏眼尖,一眼就看见了小姑子一家子,放下手里的活计就迎了出来,“妹妹回来了?天爷,可算是回来了,阿娘日夜担心,要不是我们拦着,就要去韩家岗看你们了。”
叶氏笑了,“大嫂忙呢,哥哥弟弟和孩子们呢?”
杜氏一边把小姑子一家往屋里迎,一边与叶氏说话,“他们都出去忙活去了,眼瞅着就快要收割了,草绳要搓,田里的水也要放干净了,事情多的很。思贤和思远也去了,弟妹去旁人家要鞋样子去了,思贤媳妇去了菜园里,就剩曼曼和枝枝在家里陪着阿娘一起。”
梅香带着弟弟妹妹们叫了大舅妈,杜氏忙笑着答应了,“梅香的手好了?我们听说后都吓得不行。”
叶老太太听见有动静,感觉这声音不同以往,立刻起身往出来看,曼曼和枝枝也跟着出来了。
叶氏还没进门,立刻就喊道,“阿娘,我回来了。”
叶老太太顿时红了眼眶,等叶氏靠近后,一把搂住她就开始哭,“我可怜的芳萍啊,你这些日子受苦了。阿娘没用,帮不上你的忙。”
说着说着,叶老太太从小声啜泣变成嚎啕大哭。女儿青年守寡,外孙女又受了伤,女儿一个人田里地里家里,整日忙得跟个陀螺一般。叶老太太一想到这里,就忍不住掉眼泪。
叶氏被老太太说的也想哭,但她今儿回娘家,是高高兴兴的回来的,在娘家掉眼泪也不好,她毕竟是出了门子的姑太太,不能坏了家里的风水。
叶氏忙劝慰叶老太太,“阿娘,我无事,如今都好了。家里的事情我能忙活得过来,梅香的手也去了绑带,再过一阵子也能干活了。阿娘放心吧,几个孩子又听话又孝顺。”
杜氏在一边跟着劝慰,“阿娘,今儿妹妹回来看望您老的,孩子们都在一边等着叫外婆呢,您老可别再伤心了,孩子们也要跟着哭了。”
叶老太太听见大儿媳这样说,擦了擦眼泪,“看我,老背晦似的,你们回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让外婆看看我的小乖乖们,哎哟,这才几个月不见,都长这么大了。”
自韩敬平去世后,叶氏就再没回过娘家,孩子们长得快,眼瞅着都长了一大截子。
叶老太太把兰香抱进怀里亲了两口,又摸了摸她头上的小揪揪,笑的脸上褶子都起来了。
梅香带着弟弟们一起叫外婆,叶老太太笑眯眯地连声说好好好。曼曼和枝枝也赶着叫姑妈,叶氏笑着答应了。
曼曼是大房的次女,比梅香大一岁,枝枝是二房的独女,比梅香小一岁。叶家两房共五个孩子,大房长女已经出门子,连孩子都有了,后面是叶思贤和曼曼。二房只有一子一女,叶思远和妹妹枝枝。
因家里孩子少,家里也能住得下,两房人一直没分家。
见婆母笑了,杜氏在一边笑道,“可算好了,妹妹快坐下。”
叶氏把两个篮子放到桌上,“大嫂,这是一百个鸡蛋和一包红糖,这包鸡蛋糕给孩子们吃。这是一条咸肉,能多放一阵子。这块新鲜肉还是昨儿我上街买的,今儿晌午得吃了,再不吃要坏了。”
说完,她又把梅香手里那个花布包,“我给阿娘做了一双棉鞋,如今我家里事情多,做鞋的时候也匆忙忙的,手艺粗糙的很,阿娘别嫌弃,等天冷了穿着不冻脚。”
叶老太太笑骂她,“胡说,你的手艺是我教的,说你手艺差,岂不是我手艺也差。”
杜氏和梅香等人都哈哈笑了,叶老太太一句玩笑话,顿时又让气氛活络了起来。
叶老太太也不去提女婿的事情,仔细观察女儿,只见她一身淡色素服,头上只有一根银簪子,面容安定,脸颊虽然有些消瘦,但却看起来很有精神。叶老太太不知道的是,这根银簪子是叶氏临走时特意插上的,为的就是怕亲娘担忧自己。
叶老太太心里暗想,女婿没了,消瘦是常理,但只要精气神还在,有几个孩子拖着,家里一堆事情,忙起来就没空伤心了,渐渐也能忘了伤痛。外孙都十岁了,再熬个四五年,芳萍就能出头了。
叶老太太暗自思量的功夫,杜氏见小姑子拿出这么多东西来,忙一叠声的客气道,“妹妹回娘家,就是回自己家来,还带这么多东西作甚,你带着几个孩子不容易,我们还想着抽空给你送些东西过去呢,你倒先大筐小筐的往回提。”
叶氏笑着把棉鞋带子解开,亲自蹲下身,给老太太试那一双棉鞋的大小,“哥哥嫂子给我送东西,是你们疼我,我往娘家拿东西,也是我的心意。”
叶老太太穿上棉鞋后,起身走了两步,“正正好呢,也不挤脚。”
叶氏笑了,“我特意放了一点点,阿娘年纪大了,若是可着脚做,刚开始穿挤的很,且冬天袜子穿得厚,大一些倒无妨。”
娘儿们说说笑笑,一起坐下了,杜氏笑着对叶氏说道,“妹妹稍坐,跟阿娘好生说说话,我去厨房看看。妹妹破费买了肉来,今儿晌午咱们吃肉。曼曼,跟我一起去忙活。枝枝,给你姑妈和表姐表弟倒茶水,然后陪你表姐说话。”
叶老太太笑道吩咐大儿媳,“去老拐子家里看看,问他今儿逮鱼没,若有的话,买条大鱼回来。把公鸡杀一只,咸肉切一些,剩下的你自己安排。”
杜氏笑着答应了,自去忙活了,枝枝起身给叶氏娘儿几个都倒了茶水。
叶氏忙对叶老太太说道,“阿娘,我也不是外人,晌午有肉就够了。不用又杀鸡又买鱼的,等收割的时候,哥哥们要下大力气,公鸡先留着吧。”
叶老太太挥挥手,“今年养了三四十只鸡,有十几只公鸡呢,杀一只无妨。再说了,家常也不杀鸡,难得你回来,家里孩子们也跟着香香嘴。”
叶氏听亲娘这样说,也不再劝。
见曼曼走了,叶氏悄声问叶老太太,“阿娘,曼曼的亲事说定了?”
叶老太太点点头,“是说定了,庚帖都换了,等曼曼满十五了再出门子,还有两年呢。”
“那可是好事,到时候我这做姑妈的,定要给她添样首饰。”叶氏心里盘算着侄女出门子时要添什么妆。
叶老太太笑了,“这是你们兄妹之间的情分,我自然只有高兴的,只是你也要量力而行,你还有几个孩子呢。”
叶氏又看了看枝枝,不好当着孩子的面问亲事。
叶老太太人老成精,哪里不知道女儿的性子,“她还小呢,十三四岁说亲也正常。梅香那算早的,不过,既然退了王家,再好生挑一挑。可惜了,思远已经说定了人家,不然倒是可以亲上做亲。”
叶氏忙低声说道,“阿娘可别再提此事,梅香这个犟头,她和思远这孩子说不到一起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