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2)

加入书签

有人觉得这个时候的大学不收费,还倒给钱,这不全面...只要能考上大学,没什么收费是真的。这个时候的高考与其说是高考,还不如说是公务员考试,只要考上了将来就是公务员。

而给公务员做培训啥的,国家也不会收钱的。

至于说倒给钱,这并非人人都能有的待遇...学校确实有助学金,可这是有要求的。

首先,学生之前不管有没有工作单位,现在的关系都会转进学校,因此粮票得由学校来发了——很多人以为这个时代的大学发粮票,这个观点对,也不对。学校确实发粮票,但现实是城市孩子本身就有粮票,这是必然的,而农村孩子没有粮票,也是因为他们是直接发粮食的。

重点是发钱!

发钱是真事儿,这很容易理解,如果不发钱的话就意味着这些来读书的大学生需要完全脱产读书。要知道这些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很多甚至是二三十岁来考大学的,这个年纪甚至上有老下有小,是一家的支柱!

如果他们脱产读书,家里怎么办?就算家里还有其他人能挣钱,那也太艰难了!

别说那些农村来的孩子普遍条件较差,真脱产读书那是读不下去的!就是城市孩子也会觉得困难吧。

这笔钱由学校发,先分出一点儿做班费,直接扣在班集体那儿。然后一小部分成为零花钱,大家平常理发、买文具什么的就从这里来。而大部分钱其实被算作伙食费,直接划进了食堂,这笔钱学生也是看不到的。

还有助学金,助学金是很难拿到的,每个学校又有不同。

一般来说最高等的助学金一个年级能拿到的人都只有一两个,真的得是最最困难的那种才行。不过拿到之后就好了,一个月就多了十几块呢!在这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一个学徒工的工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二等、三等的奖学金大概是十来块、几块钱,这也不算少,但依旧只有贫困学生可以领到。

其中出身城市,并且家中平均工资三十块以上的不许领助学金。

另外还有一笔钱,这就真不是一般人能领的了...比如说是军队来人上大学的,他们将来毕业之后依旧回原单位。对于原单位来说就不算离职,上大学期间也是能继续拿工资的!当然,这个‘工资’会不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减那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但大学期间这种有单位的学生确实是最‘富’的没错。

毛思嘉和孙继东来报道的时候还比较早,毕竟她这边报道了还得去孙继东那边呢!

“嗯,毛思嘉...外语系的...我看看,没错。”刘慧慧对照自己面前的册子,确认无误。

一个师兄一直偷眼看着毛思嘉,趁这个机会闪出来:“我来带这位同学去宿舍吧!”

这个时候的师兄没有几十年后的师兄那么多想法,主要是这个时候有想法也大多没用。但相比起带个年纪可能比自己还大的‘师弟’,那肯定是漂亮的师妹更让人愉快...在有选择的前提下。

刘慧慧却仔细,摇摇头:“你要带人也等一会儿,这会儿人多了,你带一个人就走,我这边有多少人都不够用!再等一个同宿舍楼的,一起给送过去!”

“同学,你稍微等一会儿。”刘慧慧微笑着对毛思嘉点点头。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毛思嘉道过谢之后就站到一边去了,免得妨碍人家做事。

这个时候另一边等着的女生看看毛思嘉,好奇道:“同学你是外语系的啊?你家是首都的吗?”

其实这也是白问,她都看到毛思嘉身后跟了一串人了。虽说外地学生也可能有人送来上学,但这个可能性就低了。毕竟这个时候的火车票并不便宜...多买一个人的车票也就算了,这么多人跟着一起来?呵呵。

“是的...你也是吧?”对方那一口京片子还是很明显的。

这个时候不是几十年后,光是大家都是这一届高考出来的,而且还进了同一所学校,这就足够彼此之间一下亲近起来了。所以这么会儿等待的功夫,两人就聊了起来,还交换了名字。

女生名叫周月,年纪比毛思嘉小一岁。

毛思嘉给对方介绍和自己一起的家人:“这是我爸妈,这是我爱人,这是我公公婆婆。”

周月睁大了点儿眼睛:“你爱人?”

哇!

虽然结了婚的人参加这次高考并不少见,很多人孩子都有了也来上大学呢!但是毛思嘉看起来真不像是个结了婚的人,不只是脸嫩,还在于身上没有那种已婚女性的感觉。

正说话来着,另外一边就有人招呼周月,有和她一栋宿舍楼的,师姐招呼她一起过去了。

就在周月走后不久,毛思嘉也被之前那个师兄叫走了。一个稍微有点儿局促的女生朝毛思嘉点了点头,她是一个人来上大学的,行李不算多——只是这个不算多是以这个年代的概念来说的。几十年后的孩子,哪怕是一个滚轮旅行箱也会觉得太累赘,只想当个背包客走天涯。

现在不同,大家没什么钱,不会想到到了地方买新的这种操作。或者说就算有钱也得面对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的现实,只能‘累赘’地带着。

这种情况下,出远门时的行李就多的惊人了!光是铺盖这一项就是满满一大包。

这个女生也是这样,梳两个麻花辫,穿一件颜色很老气的旧外套...这应该原本不是她的衣服,或许是用长辈的衣服改的。原本应该还算整洁,但在经历几天的舟车劳顿之后也不免沾上尘土污渍。

她的行李原本是自己一个人很艰难地扛过来的,现在有师兄帮忙自然不必再那样辛苦了。

“这是毛思嘉,说来巧了,你们一个宿舍的——这是姚小芳,湖南人。”师兄简单做了个自我介绍。

此时‘小芳’还不时一个全民皆知的梗,显然没人觉得这个亲切的名字有什么问题,毛思嘉笑着和对方打招呼:“你好!”

“你好!”虽然有些局促,但能够在这个年代考上大学,而且还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学府,估计也是极其优秀的人。在稍微局促之外,这个叫‘小芳’的姑娘还是很快也打了个招呼。

她应该不是害羞的人,只是乍一来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难免有一些受到震慑,以至于举止失常起来。

虽然现在的北京对于毛思嘉来说实在不够看,相比起几十年后带着浓烈科幻风格的摩天都市,现在的北京并不会比老家小城九十年代的样子更现代。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很多小城或农村来的学生乍一见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只会觉得哪里都默声,哪里都具有威慑力。这就像是普通人第一次去超级豪华的酒店,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引来别人看,难免局促。

姚小芳也是这样。

“你是湖南人啊...我爸爸也是湖南的呢...爸爸,这是老乡!”毛思嘉转身叫了毛爸。

“我爸是武陵人,你呢?”说这句话的时候毛思嘉是生疏的武陵口音...主要是平常都习惯普通话了,突然说地方话难免不习惯。

南方各地方言常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临近的两个村子说的方言可能都有不小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地域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听还是能听的懂的。

姚小芳听毛思嘉那蹩脚的武陵口音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本的紧张也散去不少...她原本还有些担心首都姑娘不好相处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