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颜阁>综合其它>执宰大宋> 第412章 童贯伐辽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2章 童贯伐辽1(1 / 2)

却说童贯奉徽宗诏命,褫夺了吴玠西军元帅印绶,辽国天祚帝耶律延喜即派特使前来素要冬至一梅和仁多菱花。

童贯打个愣怔,心中说道:冬至一梅和仁多菱花已经做了吴玠夫人,岂能再吃回头草?可不将二女送还大辽天祚帝,自己便就食言,这却如何是好……

心中想着,便就生出一计,用两个妙龄姑娘顶替冬至一梅和仁多菱花,让辽使带回辽国。

辽使将两个冒名顶替的姑娘带回辽国,耶律延喜问明因由,方知童贯骗了自己,不禁大怒,立即向宋庭发去照会,废止“澶州盟约”,要与大宋决一死战。

徽宗皇帝接到辽国照会,急招童贯进京议事。

童贯看过耶律延喜的照会,怒不可遏地骂道:“好一个出尔反尔的杂碎,口口声声归还燕云十六州,这时候却要撕毁盟约,与我军决战!我军现在兵强马壮,正是和番儿大战一场的时候!”

说着,伏跪丹墀之下,叩头请缨:“奴才童贯,愿领大军征伐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一雪百年之耻!”

徽宗皇帝本是好大喜功之人,见童贯请缨,便就准允他率领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

童贯受命,即向徽宗推荐在辽国结识的燕人马植。

马植入宋献联金灭辽之策,希望“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并断言,旧疆臣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徽宗大喜,赐马植以国姓,改名赵良嗣,参与图燕之谋。

实际上,燕云汉民已经习惯辽朝对他们的汉化统治,他们并没有中原汉人那种强烈的夷夏观念。

马植是在虚张声势,因为他在辽国屡屡得不到重用,适逢金国崛起,便以民族主义的旗帜挑拨辽宋关系,不能不说其私心占了很大成分。

马植的私心和童贯的私心一碰撞,便就迸溅出耀眼的火花,使急功近利的徽宗皇帝眼花缭乱,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草草敲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童贯率大军准备征伐辽时,方腊在南方起事了,童贯奉命镇压方腊,伐辽的事情就拖了下来。

宣和三年,宋庭与女真人签署了“海上之盟”,翌年,金人约宋攻辽。

当时,辽国天祚帝在金兵的追击下,已经逃入夹山,燕王耶律淳在燕京被拥立为帝,支持残局。

童贯刚镇压了方腊,正踌著满志,以为宋军只要出动,耶律淳就会望风而降,燕幽旧地即可尽入王土。

宋徽宗倾心支持童贯伐辽,作为一个帝王,他要完成太祖、太宗未竞的事业;何况燕云十六州事关中原安危,任何一个帝王只要有机会都不会放过。

这时候的宰相是王黼,王黼沽名钓誉,为北伐做足了准备,但在具体决策和操作过程中,还是以童贯为主。

其实对于童贯来说,断断续续执掌军权20多年,深知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开边邀功,才能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

童贯为了个人利益,把王朝的命运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足以证明,伐辽是一种军事投机主义。

宣和四年,宋徽宗命童贯以河北、河东宣抚使勒兵十万巡边。

同时任命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都统制、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之副。

五月,徽宗又任命蔡攸为副使,与童贯共领大军,实际上是充当监军的角色。

这个蔡莜一贯好色,被童贯摸透了脾气,在童贯给他安排的迷魂汤里,呆在大名府不再向前走一步。

四月二十三日,童贯到高阳关路地界,宣抚司就向辽国境内揭榜示众。

榜文这样写道:

幽燕一方本为吾境,陷没二百

余载,彼者汉蕃离心,内外变

乱,旧主未灭,新君纂攘。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