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不急,大娘你慢慢来。”陶宝点点头,干脆退到摊子后帮起忙来。
两个人动作自然快了不少,没一会儿排队的客人便都心满意足的走了,每人至少都买一斤,这时陶宝才发现这胡饼其实不散卖,至少胡大娘看她合眼,这才没有说她。
不过饼都切了,再说为时已晚。所幸胡大娘一脸乐呵呵,并没有计较,陶宝也就承了她的情。
又送走一位客人,胡大娘得空了这才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找的是哪一家?”
“我姓陶,单名一个宝字,大娘你随意称呼就好。我寻的是杜家,听警察署官爷说在城东,可这城东那么大,坊市那么多,我都看花眼了,让大娘你见笑了。”
陶宝揪着胡饼吃,一脸的不好意思。但从她还能吃饼的动作来看,其实并没有多不好意思。
胡大娘看人还是懂的,当下便觉得这小姑娘绝对不是小门小户里出来的。
细细想了想城东姓杜的人家,发现就只有一家,是杜学士杜甫家,顿时惊异问道:
“姑娘寻的莫不是杜甫大人家?这可是大家,大娘我见姑娘你谈吐不凡,为何只你孤身一人前来呀?可是路上糟了什么难?”
这大唐贵女出门,哪个不是前呼后拥的?只身一人出门的女子要不就是做那些营生的,要不就是贫苦人家。
显然她面前这位并不属于这两类人中的其中之一,那么就只剩下遭难的说法了,可见这姑娘悠闲自在的模样,似乎也不是。
胡大娘深深的疑惑了。
陶宝见她满眼疑惑的打量自己,只好给自己编了一段稍微合理的身世,说自己家是开镖局的,自小学武,不需要有人保护,这才把胡大娘的疑惑给打发了去。
两人正讨论这从这到杜甫家最近的路线,一个穿着粉色襦裙,十四五岁的姑娘和一位绿衣丫头朝饼摊走了过来。
虽然一看就是主仆,但是那位粉衣小姐手中却也挎着个篮子,衣服面料看着不错,身上却没有多余首饰,很简朴。
模样长得清秀,笑起来给人一种邻家小女儿的亲切感。
“胡大娘,要三斤胡饼。”她开口说道,声音清脆,带着一股甜美的感觉,很是吸引眼球。
路过的儿郎瞧见了她,都忍不住冲她点头微笑示好。虽然她相貌算不上惊艳,却很能令人对她升起好感。
胡大娘抬眼来看,见是她,惊喜得跳了起来,转身看着陶宝,笑道:
“这可真是缘分了,陶姑娘,这位是杜府的小姐,杜凤儿!你要找的可不就是她家!你说巧不巧?”
陶宝也是没想到,看向一脸迷惑的杜凤儿,笑问道:“可是杜甫杜大人家的小姐?”
凤儿狐疑的看了陶宝和胡大娘一眼,颇有些警惕的小小后退了一步,这才点头回道:
“你口中的杜大人正是家父?你是何人?问我这些作甚?”
陶宝还没开口,胡大娘便先笑道:“杜小姐,这位是陶姑娘,一人从南方赶到咱们长安来,特意来寻你家呢,许是你年纪小不得知其他亲戚,夫人该是知道的,陶姑娘问了大娘我你家怎去,这会儿子正要去你家呢!”
“你说是不是巧了?刚好小姐您来了,陶姑娘便有了带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