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买得衣裳都一模一样。
两人穿着一模一样的连衣裙在大街上逛着,从背影猛一看,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似的。
两个丫头又都长得那么好看,却又美得不同,穿着一模一样的衣裳,走到哪里都会迎来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三天的时间,她们痛痛快快得疯了一个够。
到了7月12日这天,也就是高考后的第三天,是回学校估分填志愿的日子。
估分填志愿,确实是一件让人蛋疼的事情。
因为八十年代的高考,不像现在是在分数出来之后,还有具体的一分一段表做参考。
现在的考生,同学们拿到分数之后,参照官方公布的以往三年的一分一段,找到自己所在的段位,基本上可以确定下来自己报哪个学校。
有时候为了稳妥,不浪费自己分数,还可以本着“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路线,做到精准定位。
冲一冲:就是在原有的成绩上,尽可能地报几个高于自己成绩又有希望冲上去的学校。
稳一稳:就是报几个比较稳定的,和自己成绩比较接近的学校,这种是在万一冲不上去的情况下,基本能做到稳妥进入的学校。
保一保:也就是所说兜底院校。这种是在万一冲一冲,稳一稳都没有走掉的情况下,也可以有个兜底的。意思也就是最差也能走掉的院校。
这种是现在的高考,是在平衡志愿下的填写志愿的方式。
但在八十年代,当时没有平衡志愿,采取的是梯度志愿方式。
这种情况下,考生的第一志愿务求一击即中,如果踩空,那就糟糕了。因为当时很多重点院校不收第二志愿的,即便是你分数足够也没用。
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志愿就变得格外重要。
想要填写好第一志愿,精准估分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估分填志愿,那绝对是一件很呕血的事。
在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估分填志愿,毕竟是很容易出现差错的。
毕竟在高考三天之后,你再好的脑子也不可能记住所有自己填写的答案,如果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题,一眼就能看出准确答案的,那是基本没问题。
如果碰上本来就不会,是瞎猜的题目,就容易出错了。这种情况下,估分和实际分数一定会有差异。
特别是在语文上,语文的作文是最不好估分了。
关于作文,根本就没法估分。
一篇作文写得好与坏,批卷老师到底能给你多少分,真的不是自己能猜出来的。
光写作这一项,一篇50分的写作题,估出来的分数和实际分数相差20分的都有可能。
就是因为有这样多原因,也就造成了在一个学校里层次不齐,可能会出现五百多分和六百多分上同一所大学,这都不稀罕。
甚至有四百多分和六百多分上一个学校的,也极有可能出现。
特别是像是一些一心想跳出农门的学子,一心只想上大学,又怕自己会落榜,在这种情况下,在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就会选择录取分数比较低,有把握考上的学校。
这就出现了明明很高的分数有可能只走了一个中专的事情发生。
这种情况,王玉莹之前都是有了解的,所以在估分上她也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