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2 / 2)
“文雯姐姐好,我叫宋海晴,今年十岁了,是京城西城区机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八两拿着话筒说话时落落大方,一丁点儿都看不出紧张来。
那个叫文雯的主持人,拿着手卡介绍八两,最后更是让八两表演了一个才艺,拉京胡。
八两学了很多乐器,京胡是跟着隔壁学的,拉出来有股劲劲儿的感觉,看的下头的人忍不住的鼓掌叫好,八两本来就是个人来疯,越叫好,她拉的越起劲儿。
等拉完了琴,就要正式开始比赛了。
她走到自己的站台后面站立,和她一组比赛的,有来自金陵机关小学的裴丽丽,有来自海城实验小学的赵国华等等,来自全国各地小学的优秀少年们。
她们的面前有一个牌子,桌面上有个按钮,一拍那个按钮,那个牌子就会竖起来,然后整个前台就会亮起红色的光芒,八两站在第四席,恰好面对观众。
这不是个好位置,因为少儿们在思考的时候,面对太多人会有心理负担,好在八两并没有很害怕。
站在第五席上的王沂就没那么幸运了,她的脸都紧张的发白了。
古诗词比赛第一关是有问必答。
从第一席开始,每个人回答十道题,答对一题得一分。
第二关则是抢答题,根据主持人问出的问题,来进行抢答,答对一题得一分。
第三关是理解题,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联合作者写诗当时所处的朝代环境,以及自己的经历,回答出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两分)。
第四关,才到了真正的比拼。
一共五组对战,最后五组中积分最高的五位参加飞花令,由评委现场出题,这考验的就是平时的累积量了。
这样的规则一出,别说现场的观众了,就连后来录制好了播放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戴眼镜的戴眼镜,拿笔抄写的拿笔抄写,一个个的陷入了紧张中。
苏锦绣也紧张,但是她紧张的点和其他人不同。
她更紧张这样的比赛方式观众们会不会喜欢,毕竟她是借鉴了后世综艺节目的方案的,她悄悄转头,环顾四周,仔细查看其它观众脸上的表情,见他们都开始严肃沉思起来后,才悄悄的舒了口气。
看来……情况还可以?
第174章 火了
《古诗词大赏》确实火了。
华国人不管读过书的,还是没读书的,骨子里对‘文化’都是有追求的,对读书人,知识分子是尊敬的,哪怕十年前知识份子还在住牛棚,可一旦重开大学,但凡家里有点儿家底子的,都选择让孩子读书。
无他,只有读书了,才能考大学,才能出人头地。
再加上如今综艺节目还是少,陡然有这么一个新颖的节目出来,可不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么?
于是,家里不管大人孩子,看完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后,就立刻调到三台,三台已经在放节目前广告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作为节目的最大赞助商,海燕服装的广告足足有五十秒中。
苏锦绣给出的主意,拍了个微电视,带剧情的那种。
反正这五十秒广告看的一点都不烦人。
宋玉轩都准备请人写哥了,准备拍个广告mv,表面是在放歌,暗地里却是在做广告的那种,也是苏锦绣给出的主意,毕竟以后许许多多酒业集团喜欢这么搞。
骚操作很多,趁着别人没发现前,赶紧的抄作业。
广告过后,节目开始了。
全家男女老少,老人家举着烟袋,年轻人端着碗,小孩子拿着笔和本子,等着看电视,遇到没听过的诗词就赶紧记下来,再加上评委老师全是清华京大文学系的老教授,点评起来也是和蔼可亲,言之有物,因为节目以科普为主,说的是大白话,哪怕没念过书的人,都能听得懂。
“欢迎大家收看《古诗词大赏》,我是主持人文雯。”
隔壁传来一家人看电视的声音。
苏榆苹拿着筷子,戳着碗里的粥,耳朵却竖起来听隔壁的声音,旁边的吴兰兰呼噜噜的喝着粥,见她停下筷子,抬手就敲了她脑袋一下:“愣着干啥,赶紧吃饭。”
苏榆苹连忙扒了两口。
隔壁的电视声音依旧在继续着,听着文雯姐姐的开场白,然后就是选手上场,前几号都是外地的,知识量很足,很多她没听过的诗人家都答的出来,一直到了四号出来。
隔壁喧闹了起来。
“哎哟,这小丫头长得可真漂亮。”
“这穿的啥衣裳啊,像以前大户人家的小姐似的。”
“我瞅着不像,倒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不过这脸蛋子圆圆的,更像薛宝钗。”
“大家好,我叫宋海晴……”电视里传来小姑娘清脆的自我介绍声。
一听是京城的,隔壁顿时笑开了,还鼓起了掌:“还得是咱们京城的姑娘好啊,瞧这利索劲儿,就错不了!”
“机关小学的,那可是重点小学呐。”
“听说那小学每年招生还得先考试,成绩不够啊,还不给进的。”
“妈,你别瞎寻思了,那是机关小学,家长要不是机关干部,那孩子是进不去的,这里边儿的孩子啊,家里头肯定错不了。”
“那难怪人家学的好呢……”
后面的话,苏榆苹已经不想听了。
她在听见宋海晴三个字时,整个人就恍惚了。
这个表妹,从来就是她羡慕和嫉妒的对象,她不仅有英俊漂亮的爸爸妈妈,还有位高权重的太爷爷,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她被妈妈打的时候,透过窗户,看着几个哥哥围着这个表妹转,带着她玩,讨好着她,她却噘着嘴不愿意动弹,只怕弄脏了新裙子的画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