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猫腻也轮不到王樵那货吧,他那油盐不进的样子,出家我倒是一点都不惊讶,只是我以为会去当和尚呢,哈哈哈……武当?就他那懒劲,估计能把武当倒过来躺平了。”
“还不是家里的关系嘛,你知道,我们那王大老爷,啥都要最好的,我怀疑他那有个排行榜,自家儿子要出家,那就只能进天下第一名山大观,不能给他丢份儿。这么一瞧,啪,那不就是武当。”
“说到这,大伯去赈灾了?”
“是呀,下头水灾厉害,上月才发过一回,这次又来,可苦了庄稼人。”
“我看说不定都是王夫人哭出来的,”王湛说,“王樵不过是出个家,她哭得跟嫁女儿似的。哎,不说王樵,那喻余青又跑到哪里去了?”他灵机一动,“该不会是偷跑去‘十二登楼’了吧?”
“怎么会?那次人家拜帖都送上来,他明明白白地说不去的。”
“摆什么势子!说不定早就想去了,只是碍着三位公子的面子。可他就这么替我们回了,我们也去不了。”王湛愤愤地说,“现在天下太平,又没什么大侠给我们当,要想出人头地,我们这一辈人还不是只得靠多参加这种集会么!结果倒好,本家三个少爷都心思不在上面,身为我们这一辈里顶尖的他又不愿意担起事来,堂堂一个男子汉只晓得搔首弄姿地卖弄皮相,白瞎了我们这么多年勤苦用功。”他指着喻惟荫说,“你是他长辈,也得规着他点!”
喻惟荫虽说按辈分来算是喻余青的姑姑,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比他大上几岁。也成天到晚地想着个行走江湖的梦,这时候突然一拍大腿,计上心头:“你这么一说,我倒有个主意!”
王湛连忙凑上来:“什么主意?”
“赈灾啊!”
喻惟荫想出的法子,是去帮王佑稷赈灾。
“老爷最喜欢赈灾了,他肯在这上面下功夫,我们去帮手,那不正是投其所好。赈起灾来上下都要人手,那儿肯定缺人。我们担了赈灾的名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下游,顺道‘路过’一下临安,神不知鬼不觉地去看‘十二登楼’,也不算坏了家里族中教头的规矩。”
两人欢天喜地商议定了,兴高采烈当下起身就欲往城外去;全然没有发现刚才的对话全被隔壁桌上一对吃席的路人听了个全,在王湛和喻惟荫起身离席的同时,那两人也对视一眼、跟着站起,压低笠檐,与他们朝着相反方向擦身而过。
“少爷,”喻余青翻了个白眼,“要去临安,我们得向南转。你怎么又向北了?”
王樵正色道:“谁说我向北了,我这是随性而为,随缘而走。心往哪里,北就在哪里。”
他这脾性,喻余青却清楚得很。北水发洪,他们这一路来见的多有水患灾民,王樵嘴上不说,眼底却难能不见。就算他想要装作不见,身体本能也总先于考量便作出决定。他爹关怀赈灾,多半为了名号,三少爷愿见苦难,却是肺腑共情。
但想想他这趟出家,尚未走出三十里地,已经改了三次主意,不免好笑:“少爷,你还记得你原本打算要干什么吗?”
王樵被他戳中心事,又尚且和他赌气在,没好气地说:“我是要出家,兼顾去看个热闹,再顺手救几个人,又有什么干系了?”
“不误了正事的情形下,少爷说得都对。但眼下不仅要绕路,还要走反向,我怕少爷舍本逐末了。”喻余青说,“老爷向来古道热肠,这时定已经带着庄上家丁去赈灾救济了,你当真要去,保不齐便和老爷迎面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