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孩子,跑慢点儿,腿还没好利落呢!”

老爷子说完,转身整理草药,难得的好天气,适合进山采药,药齐了就给那丫头配几副药喝,小姑娘家家,谁不爱美,真是苦了那孩子。

“喝凉茶吗?”

阮清秋干得很投入,直到少年问第二遍才听到,天气这么热,她确实渴了,低头一瞧身上,多少沾了点那啥玩意儿。

“谢谢,不过我身上脏,等会儿打扫完了再喝。”

少年没说话,静静看了她一会儿,端着茶杯转身离去,也就半刻钟的样子,他又回来了,端着半盆水和一条旧毛巾。

“洗洗,擦手。”少年话不多,声音还是变声期特有的公鸭嗓。

阮清秋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微笑看着少年,发现他脸上的疮疤少了许多,没第一次瞧见时那么触目惊心了。

她擦了手正要说谢谢,一杯凉茶及时递了过来,阮清秋边喝边想,总不能这样相对无言吧,自觉身为大姐姐,于是主动挑起话题。

她漫无边际地随意说着,他姿态端正地认真倾听。

少年很容易羞涩,目光一对上她的眼睛,便会微红着脸移开。

阮清秋有些好笑,又觉得他很可爱,后知后觉地问道:“小孩儿,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顾青林,青山、丛林,青林。”

“你呢?”

问这话的时候,腼腆少年抬起头,直视她的眼睛,那双透亮的黑眸闪过害羞,却很坚定地看着她。

“我?那你记好咯,我叫阮清秋,‘阮’是双耳旁加一个元气的元,我名字里也有‘清’,不过比你的‘青’多了三点水,‘秋’就是秋天的秋啦~”

顾青林郑重地点点头,把阮清秋三个字在嘴边轻轻念了一遍。

“谢谢你的凉茶,我得去干活了,待会儿要和李阿爷去山里采药。”把杯子递回去,阮清秋笑着说道。

少年却立在原地没动,浅粉色的薄唇翕动,似乎有话说。

“我、我不是小孩儿,李阿爷说,你才十四岁,只比我大半岁。”

说这句话,少年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和勇气,在阮清秋讶异带笑的眼神里,跑了。

她还真没看出来这少年快十四了,不过想想男孩子变声期一般是在十四~十六周岁,便也不奇怪了。

男孩子通常比同龄女孩子发育晚,他们真正的发育巅峰反而是在十五六岁之后。

简短的一段插曲,就当休息了,阮清秋继续埋头苦干。

剩下的活儿,她很快搞定,不见一丝疲态,又生龙活虎地背上竹篓,与老爷子一道进了山,顾青林则被留在牛棚看守。

看着一老一少走远,少年眼中流露出浓浓的羡慕之情,她怎么永远精力充沛的样子,不像自己总是病恹恹的,多走几步都要喘。

好喜欢她身上似乎挥霍不完的活力,少年目光追逐着阮清秋,充满了无限地向往。

她是第一个把自己当正常人对待的同龄人呢,她还抱了他……

少年入神地想着,眉眼染了一层暖暖的笑意,她的眼睛真好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小林子:秋秋真好,后妈终于放我出来溜溜了,委屈.jpg

作者:我闺女果然没有少女心,老妈子叹气.jpg

第20章 为改变命运而读书

阮清秋不识草药,跟老爷子进山,一是为保护老人的安全,以免出现野兽袭击的意外状况;二是帮忙采药,节约时间,顺便找些能吃的。

若是往常,老爷子可不敢往丛林深处去,因为越往里越危险,今天有阮清秋保驾护航,为了采更多的药,一老一少边走边聊,越走越远。

“总算找到益母草了,秋秋快过来,这种开花越多的,药效越好,你看这一片都是。”老爷子递给她一根,叮嘱她别采没开花的。

阮清秋仔细观察手里的益母草,锯齿状的叶子,带有微微的毛糙感,每一节上长有紫红色小花,闻起来有浓郁的中药味儿,还蛮好辨认。

“给你配的药方,益母草用量最多,下次你要见到就多采些带回来。”老爷子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收获了这一片益母草,今天进山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是给自己治病用的,老爷子却比她还高兴,阮清秋心里有些触动,有一搭没一搭的与老人聊着,也知道了他令人唏嘘的经历。

省城某知名中医院主任,出生于民国初期一个没落中医世家,考上了当时的官费留学,在米国学了几年西医。

回国后毅然选择加入中∕共,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娶了一位红色资本家的小姐生儿育女,一路虽有波折也算人生赢家。

没想临近退休之际,却爆发了文∕革,几个子女为了不被连累,均与他断绝关系,夫人也早早病逝。

“李阿爷,你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黎明终将到来。就像m主席他老人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跑日本鬼子,还我中华河山一片明清,希望就在前方,您要坚持住。”

阮清秋一番话说得格外认真,“祖国的建设,少不了像您这样的栋梁之才,你们这一代人的贡献,后人将永远铭记!不要灰心,不要放弃,要好好活着,长命百岁,见证未来中华崛起!”

老爷子原本黯淡无光的眸子,在这一刻倏然爆发出明亮的光芒,仿佛恢复了年轻人的意气风发一般,他意味深长地看着面前的小姑娘,“这些是你自己想的吗?”

“家里说我是女孩子,将来要嫁人,只让上完小学就回家了,不过一直有留意广播,也会向知青处的哥哥姐姐们借书看,还会去听他们念报纸,这些都是听他们讨论的。”

阮清秋说的半真半假,听知青念报纸是原主那小姑娘经常做的,至于借书则纯粹子虚乌有,听广播也是真的,不过听的都是《白毛女》《红灯记》这类经典故事。

知青讨论,那就更是无中生有了,这些话其实是基于她知晓历史走向,做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女性说出的肺腑之言罢了。

“你喜欢读书?”老爷子没追根问底,反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