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 / 2)
传说得到缺一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又传这本书带着诅咒。
最主要的是两种说法,一说欲习此书,必先绝后,即缺了你这一满门。一说则是欲习此书,必先从鳏、寡、孤、独、残中选一样,故曰缺一门。
还有一种不是主流的说法,说是研习这本书的人,习第一册 ,会广施恩惠行善积德,习第二册则坏事做尽人神共愤,待得习完全册后,却又能回归本心,且能耐逆天!
虽然传说这本书带着诅咒,但民间总有忍不住想要一窥究竟的人,所以这本奇书才会流传了下来。
由于爷爷得到这本书的时候三册均缺失了封面,所以爷爷一开始并不知道那是一本什么书,只知道因为这本书的缘故,让咱们家变得富庶,且受人敬仰了起来。
但在爷爷开始研习第二册 的时候,家里就开始出事了。也就是我记忆中爷爷去给夏长安出工那天开始。
一开始三叔的死,并没有引起爷爷的警觉,就算后来三叔回魂,也只是说爷爷咒死夏长安,是在给咱们家招致祸患,他就是第一个受累之人。
当时爷爷以为那是夏长安死不瞑目冤魂不散所致,凭借自己学到的本事,应该能搞得定,就算当时不行,等到学会那本奇书,也必能化解家里的厄运。
所以爷爷开始加快了研习的进度。
却不想,接踵而来的,就是改嫁后三婶的死,而且死法仍是那般离奇,像是在警告爷爷一样。
爷爷这才意识到了问题可能是出在了书上。
缺一门的传说是一代传一代,当时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娱乐,人们就靠翻老人们传下来的话逗趣,爷爷自然是听过种种传说。
加上爷爷刚一开始研习第二册 就通过厌胜要了一个人的命,而那本书通篇都有木工器械穿插,班祖,又是木工的始祖,所以爷爷才觉出了不对。
没过多久,爷爷出了趟村,通过占卜找到了一位先生,再通过先生的占卜,知道了自己时日无多。
当时爷爷也有想过以死谢罪,但一来祸因已经种下,就算是自己以死谢罪,可能也是于事无补。
二来爷爷实在是舍不得乖巧可爱的我,所以当即心下一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一条道走到黑!
所以爷爷回到村里没多久,我二叔就出事了。
那晚我看到的,也是真的,那是因为爷爷借了二叔的寿数,所以回魂的二叔才会说出那么一番话。
然而,在借得二叔的寿数后,爷爷却发现因为自己的作为折了阴德,还连累到了我!原本应该健康成长的我,一夜之间面相大改,竟然变成了夭折之相!
不得已,爷爷不得不舍弃了堂弟,把堂弟的寿数转借到了我的身上!
但人在做天在看,你做了什么,迟早都是要还,你还不尽的,就由你的子嗣偿。
爷爷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了不让我出事,这才有了后来把我封到棺材里之后发生的那些事情。
第69章 桃花源的传说
爷爷只知道自己研习的是传说中带着诅咒的禁书,却不知道所谓的诅咒,究竟是传说中的哪一种。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爷爷这才把我给封印到了棺材里,同时也封印了我的记忆,还把我给埋进了土里。
照爷爷的打算,是想尽快研习完三册,看有没有什么逆天之术能把我这根独苗给保下来的。
随着研习越来越深入,爷爷的本事也越来越大,没过多久,就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这里竟然还藏着其他的秘密!
经过爷爷的调查,最终发现这里竟然曾经有人使用过偷天换日的禁术!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上学的时候应该读过吧?”
闻言,我莫名所以的点了点头。
“根据《桃花源记》的记载,最后是那位渔夫出来后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着渔夫寻找桃花源,却迷了路,最后不得而终对不对?”
我记得《桃花源记》最后几句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说的就是后来那渔夫带着人来找,却没找到,所以我又点了点头。
“那要是我说,实际上那个渔夫带着人找到了桃花源呢?”
“怎么可能?《桃花源记》最后一句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果桃花源真的存在,那刘子骥应该……”
说到这里,我当即恍然大悟了过来。
如果说《桃花源记》是杜撰的,那我现在又是在哪儿?我们分明就是根据《桃花源记》上的提示一步一步找到这里的!
未果,寻病终,难道是……
见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爷爷欣然的微笑着点了点头,“不错,陶渊明是东晋文学家,当时国家动荡四处都是战乱,在这种局势下逃避兵役,那可是死罪!桃花源里的人,是祖先避秦战乱的时候躲进来的,自然是不可能知道当时的时局,更不可能知道他们所犯是死罪,这就只有一种结果。”
是的,结果只有一种,官兵捉人,村民因不知律令而反抗,构成叛逆罪,从而被全部处决!
但这种事毕竟不光彩,所以才有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种官方的解释。
至于那刘子骥,应该是找到了桃花源,后来的“未果,寻病终”应该是看到了桃花源中那炼狱般的景象,却因为无法说将出口,所以才病终的。
但,这跟爷爷说的那偷天换日的禁术又有什么关系?
见我想明白后仍旧皱着个眉头,爷爷一边笑着一边带着我朝着正在烤鱼的胖子走了过去。
“如果我再告诉你,实际上那个渔民,是有人故意引进来的,为的,就是要让全村被屠呢?”
“怎么可能?他们在这儿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自寻……”
说到这儿,我忽然又是一激灵,“难不成……”
“没错,当年秦国统一六国,为巩固政权焚书坑儒,自然不可能放过懂得机关术,对秦来说威胁最大的公输世家。所以逃到这里避难的,实际是班祖的后人。多年以后有人像我一样研习了缺一门而招致灾祸,为保自己的后代,不得已才使用了这偷天换日的禁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