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祈可以搬入他以前在京中的宅子,刘氏随他生活,吃穿用度上不用费心,断不会克扣,只是禁足免不了。
这一点,请先生理解。”
洪隽岂会不理解,这已经是善待里的善待了。
这种平稳,想来也是太皇太后的意思,蒋慕渊可以登基,但他不能沾孙家的血,哪怕孙祈是自尽的,对蒋慕渊的声望都有损失。
因而,蒋氏必须善待孙祈,想方设法让孙祈主动开城门,否则孙祈真被逼到自尽了,对蒋慕渊没有一点好处。
连孙祈都能衣食无忧,如孙淼那样不掺和的,肯定更不用担心了。
洪隽起身,对蒋慕渊再行一礼,便准备返程。
蒋慕渊笑着问他:“先生就不问问自己的前程吗?孙祈已经养不了门客了,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以先生才学,应有一席之地。”
洪隽谦虚着摇了摇头:“在下想游历几年,之前到过宣平,回京时走的水路,两岸景致颇为动人,趁此机会,在下想再看看别的地方。”
“这半年多,各地动荡不止,之后可能也会持续一段时间,”蒋慕渊送洪隽出去,道,“但我会尽力、尽快平定动荡,先生在外游历,我想请先生看一看,彼时河山,是否如您想象的一样动人、生机勃勃。”
这话说得洪隽喉头一酸,他顿住脚步,朝蒋慕渊深深作揖:“圣上,在下定不负您所托,一定会好好看。”
夜风依旧很冷,洪隽连夜回程,心头却是滚烫。
他相信,他的选择是对的。
接连赶路让他身体疲乏,但精神却很亢奋,洪隽急急去见孙祈,把蒋慕渊的安排一五一十转告。
孙祈沉默了很久,终是慢慢动了动嘴皮子:“我知道了,辛苦先生了。”
第1115章 不曾改变(完)
北边新皇帝的兵力步步南压,眼看着是越来越近了,也使得行宫所在的这座江南城池人心惶惶。
若说不久前他们还在为一夜之间从富庶大城变作京师而或雀跃、或迷茫,今时今日,留给他们的只有害怕。
自从北边出兵,流言四起。
有一些人收拾了行囊远行避难,有一些走不了的,只能等着困局的到来。
像极了当日顺德帝南下时的旧都。
可又有些不一样,起码,孙祈没有走,还继续在行宫里住着。
当然,这并不能让百姓有任何安慰。
一山不容二虎,天下哪有两个皇帝?
既然北边已经出兵,必然是要决出胜负的。
他们这儿,哪有什么胜算。
听说,北边一路急行,途径的江南各处,都是不战而降,主动打开城池,归顺蒋氏。
如此一来,没有任何战火,百姓无论是性命还是生计都没有受影响,先前怎么过日子,现在还是怎么过日子,连城中的官老爷都没有换人。
他们这里又会如何?
如果行宫不在这里,当然可以二话不说开了城门。
反正,局势已经是这样了,孙家注定失败,作为老百姓,还有自己的生活。
可是,行宫在,孙祈在,开不开城门的,轮不到他们这城的官老爷做主,全得看上面的意思。
孙祈若不投降,全城上上下下,等着受围困、受战火之苦吧。
百姓不安,官员亦是着急,之前几次三番求见孙祈,都没有任何成效。
张知府没少往纪尚书、林尚书的住处跑,得来的答案都是不容乐观。
他搓着手,甚至暗暗想着,真不行,他就不管孙祈了,直接开了城门再说。
圣上都没有管他们这座城的生死,他们还顾忌什么?
张知府下定了决心,只是没有想到,孙祈在最后一刻之前,给了他准话。
“阿渊来了,你就把城门打开,”孙祈坐在桌案后,面无表情地道,“你让城中官吏管好老百姓,都老老实实待着,没人会为难他们,若是不听话胡乱凑热闹,出了事儿也没有人管。”
张知府闻言,心中先是一喜,又是一惊:“会出什么事儿?圣上,您不会是……”
“我怎么了?”孙祈睨了他一眼,“你不想拖着一城的老百姓寻死,难道我愿意?”
张知府一哽,忙正色着想要拍孙祈的马屁,话到嘴边,又觉得不是时候,孙祈大抵也不想听,便都止了。
他出了行宫,急急忙忙让底下贴告示,又安排人手敲锣打鼓地通知老百姓。
等都安排妥当了,张知府才坐下来缓气。
还好,事情没有往最差的方向发展,他也不用做艰难的抉择。
对于新皇朝、新圣上,他虽然没有功,但思前想后,好像也没有过,老实些做事,应当能保住乌纱帽。
甚好、甚好。
大军终是抵达了城外。
城池城门大开,蒋慕渊领兵入城,直直往行宫去。
行宫外,孙祈领着南朝廷的官员看着坐在马上的蒋慕渊越行越近。